港人唱好的同時,外國專家如何展望新加坡的經濟前景?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過去兩年,愈來愈多香港市民憂慮政府抗疫政策帶來的經濟影響,並把新加坡視為比較對象,認為會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拱手相讓,連親北京陣營的「大公文匯」都在 9 月 13 日發文,指香港現行政策會令新加坡坐收「漁人之利」。然而,當香港民間吹起一股新加坡熱的同時,外國金融專家對新加坡的經濟展望卻趨向審慎。

9 月 1 日,新加坡「商業時報」報道,當地金融管理局訪問 21 名經濟分析師後,調低了全年增長預期,由 6 月時的 3.8% 下降到現時的 3.5%。更甚的是,有參與調查的經濟分析師向「商業時報」透露,專家們可能低估了新加坡的通脹水平,因為 7 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在調查結束後才出爐。本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預計核心通脹到本年第三季度會見頂,但 7 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卻把預測推至 2022 年底。

當地專家指出,新加坡確實有經濟利好因素,其中餐飲及酒店業的增長可能按年激增 13.8%,比之前 7.1% 預測樂觀得多;同時對製造業的增長展望,亦由此前的 4.6% 微微上調到 5.5%。不過,專家對金融、保險、建築和批發業期望偏向審慎,而且新加坡最大經濟隱憂可能來於外部,美國、以至全球的經濟增長都放緩,其中新加坡的半導體產業就大受打擊。另外國際供應鏈持續緊張,亦可能令通脹水平難以回落,為經濟增添不穩定因素。

美國老牌金融雜誌「福布斯」在 9 月 7 日發表的評論,與新加坡專家的觀點相近。評論引用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的個人消費上升,會有利當地今年的經濟表現,升幅會介乎 3% 到 4%。不過,增長速度會在未來兩年慢慢放緩,2023 年會跌至 3%,到 2024 年進一步下調至 2.9%。其中評論引用彭博社較悲觀的預測指,新加坡有 10% 機會在未來 12 個月內步入經濟衰退。現時當地核心通脹已是 14 年來新高,個人平均開支佔收入 64%,可能窒礙經濟復甦。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的分析也提到,在眾多東南亞經濟體當中,新加坡和泰國最受美國經濟衰退影響。主要原因是新加坡缺乏本地市場,極度依賴對外的貿易服務來保持增長,世界其中一個主要經濟體出現震盪,新加坡就會受連漪效應衝擊。在歷史上,新加坡的商業周期就與美國有關聯。不過,中國會否重新開放經濟,亦會影響新加坡的復甦速度,因為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疫情前中國旅客亦佔當地總旅客的 13%。

面對各種經濟民生問題,新加坡政府亦正在找尋不同方案。「福布斯」的評論就指,當地政府可能會增加富人的稅率,以減輕貧富差距,同時令政府可以調度更多資金補貼住戶和小商企。新加坡的中央銀行也嘗試調整新加坡幣匯價,以抗衡進口通脹。同時,李顯龍內閣希望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生產力,從而拉高國民整體工資水平。另外,他們提倡的「2030 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亦可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