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不死的舊媒體

A+A-
圖片來源:Jaap Arrien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蘋果在 2016 年推出沒有耳機孔的 iPhone 7,眾手機廠紛紛跟風把耳機孔取消,當時許多人批評這是反人性的設計安排。結果藍牙耳機發展迅速,只需幾年的時間就完全普及,填補了原有的使用習慣。無線耳機已經成為聆聽音樂的主流方式,即使今天出產的手機,理論上仍然可以用 USB-C 等有線方式連接耳機,但廠商在硬件上不鼓勵你這樣做。

正當大家以為有線耳機會慢慢成為追求音質的發燒玩意之際,歐美年青一代卻重新發現有線耳機,並將其塑造成型格的潮流。他們認為無線耳機的形象與華爾街金融才俊連結在一起,扣接了主流社會中對「成功人士」的印象。所以反叛的世代逆向操作,在二手市場以及家中櫃桶底發掘過去的有線耳機 —— 可能還找到父親十年前的 iPod。

當然,無線耳機與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抑或資本市場的成功沒有因果關係,筆者有兩對無線耳機,但事業上並沒有成功。有線耳機的潮流其實是一種反流行的流行,也可以看成某種「反文化」(Counter Culture),透過主流價值的逆說建立自己的身份。當滿街都一式一樣,就看不出個人風格了。

當「high-tech」成為生活,「low-tech」就變成個人風格。事實上,有線耳機不是潮流的個別例子,反是懷舊媒體的又一案例。當音樂媒體由 CD 進入網絡串流的時代,黑膠唱片市場仍然蓬勃,理應死亡的卡式帶被獨立樂隊救活,VHS 錄影帶以 lo-fi 影像載體的方式延續生命。

一方面,舊媒體舊科技的確保留了今天失落的技術,例如大家發現笨重的 CRT 顯示器竟然比輕薄的 LCD 螢幕反應速度更快,而且在玩懷舊的像素遊戲時,畫面會變得柔和,使本應被淘汰的大牛龜變得渴市。另一方面,不管懷舊抑或科幻,其實都是「非當下」的一種示現,所以屬於另一世代的舊媒體技術的時間感,在體現懷舊的同時,也展現了科幻的未來感。因此「蒸氣龐克」(Steampunk)作為「數碼龐克」(Cyberpunk)的兄弟,可以在擬似維多利亞的世界中演出另類的科幻。

當我們在今天找不到自己,就會嘗試把目光投射到「非當下」。無論是舊日的媒體技術或者文化內容,都可以是新身份新風格的提示。所以漫威電視劇 Loki 用 7、80 年代的科技和色彩,包裝出別樹一格的科幻感;歐美聽眾在 YouTube 的幫助下,也重新發現 7、80 年代的日本 City Pop,一首 Plastic Love 在接近半世紀後終於拍出 MV。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