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若遠:KOL 讚先?定「魷魚遊戲」紅先?

A+A-
「魷魚遊戲」劇照。

朋友飯聚,飯局主人介紹了新朋友到來,因未摸底,不清楚大家的政治光譜,所以盡可能聊些不痛不癢的話題,於是就聊起了早前熱爆的韓國電視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也算另類的 Netflix and Chill。

在座大部分人都覺得此劇有趣,節奏明快,唯獨這位新朋友認為它無甚特別,看過幾集也沒甚麼噱頭。而更有趣的是,他對於這個全球爆紅劇集之所以火熱的原因,另有一番見解。

「一切都是靠宣傳啦!你看網上的 KOL,都是不約而同地一起唱好,我聽了好幾個網台主持,他們的說法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讚它節奏明快,充滿娛樂性,來來去去都是類近的說辭。這一定是 Netflix 付錢給他們,才能夠有的效果。」

「不好意思,我想稍微提出一個觀點。我們幾個都好像覺得『魷魚遊戲』好看,也一直說著類似的說辭,可 Netflix 沒有付我們錢啊!」我忍不住提出意見。「而且全球這麼多 KOL 都說好,Netflix 付得多少個呢?」

「因為你不懂宣傳,才會有這樣的見解。我過去做過 marketing,所以知道宣傳的運作,不用付錢給所有人,只要付最大那幾個就行。就像我聽的那幾個,他們說話用字全都一樣,所以應該都是照稿讀。」新朋友反駁。

「不好意思,不知道你說的那幾位 KOL 是誰呢?」

「蕭若元啦,劉細良啦…… 好幾個都是這麼說。」他說。「我都聽過,全都是一個調子,大家覺得好的見解都差不多。」

我相信這些 KOL 在聊此劇時,它應該已在全球爆紅,除非你有一個很精準的數據調查,說明此劇在他們討論時還未爆紅。而更重要是,我不太認為 Netflix 的觀眾全都是以這類政治 KOL 為依歸,那為甚麼 Netflix 要花錢去買這些宣傳呢?我想若真的要買,還不如找姜濤或 Mirror 來扮演「魷魚遊戲」,效果可能會更好。

可是這位新朋友仍堅持著其「Netflix 付費 KOL 宣傳推廣論」,彷彿我們這些喜歡此劇的人,都只是中了 Netflix 的宣傳技巧而不自知。

人很容易就陷入這種對小數字的迷思,就像卡爾薩根(Carl Sagan)在「億萬又億萬」(Billions and Billions)中討論過的人的偏執。我們很容易以小數字的資訊作基礎,來放大推演。就像自己聽了幾個 KOL,就認為這是橫切面之全部。當然,我不排除蕭若元和劉細良確實擁有大量支持者,但有報道表示因「魷魚遊戲」大熱,讓全球韓語學習的 app 下載量大增,我認為這些都不可能是蕭若元和劉細良等 KOL 所帶動的。

除了小數字迷思外,還有一種以果推因。其實網上大部分 KOL 在選擇討論某事情時,很多時候都是從大眾出發的,當所有人都在關心某個題目時,他們就會作出在這方面的評論,以配合潮流。正如專欄作家撰寫時事評論一樣,撰寫的肯定是現今政治的熱門問題,絕不可能是上兩屆的英國大選。所以當「魷魚遊戲」愈紅,不管是罵是讚,也自然愈多人會自動進入這個良性循環。

一頓飯後,大家都意外這位新朋友仍堅持他的 Netflix 付費宣傳之見解。我認為不管你是甚麼政治光譜,還是會有這種選擇性的相信。過去所有的政治爭拗,因為現場影像多,大可以互取不同畫面,去詮釋自己想相信的看法,到偏見形成後,即使是同一畫面,不同光譜或陣營的人,也容易產生不同見解。過去這幾年,我們見證了很多類似的事情,最後大家陷入鬼打牆,各自說話,造成同溫層和回音閣,互不相干,也無法溝通,仇恨就這樣形成。

所以不管你是黃絲或藍絲,在家庭群組中互相傳遞訕笑對方的資訊,對於溝通並沒太大幫助,只會更助長對方的偏見。如果你是有心進行黃藍辯論,就應該認真面對,而不只是作情緒發洩,去討好自己所屬陣營的最極端支持者。當然,要是你求的不是和解,而是課金,就另作別論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思考是危險的開始,創作乃囹圄之門票。只因吞過紅藥丸,從此走上殺頭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