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衝突中,疏散平民旨在保護他們免受傷害,特別是兒童,二戰期間就有大批歐洲兒童從大城市轉移到相對安全的農村地區或海外。如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開戰,以色列國防軍發出撤離令,要求加沙北部居民在地面攻擊前向南撤離,但如何撤離、逃至南部會否陷人道災難,帶來一大堆問題。有人不禁會問:為甚麼巴人不離開加沙?其實離開加沙是不太可能的事。
戰爭
|共488篇|
以哈戰爭|阿拉伯世界的團結與分歧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施展突襲,以色列對加沙地區大規模反擊,觸發雙方全面開戰。大部分阿拉伯人始終同情巴人被剝奪的遭遇,日前哈馬斯指控以國空襲加沙一間醫院造成嚴重傷亡,旋即在中東激起多場示威。但據「經濟學人」分析,有別於過去多次衝突,阿拉伯國家對以哈戰爭持不同看法,各有政治盤算。
以哈戰爭|戰時領袖人氣高,為何內塔尼亞胡例外?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民調顯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民望下跌,分析人士把以色列社會內部的矛盾及戰爭損害國家安全歸咎於內塔尼亞胡。即使戰爭完結,估計內塔尼亞胡也難翻身。
以巴戰爭|捲入炮火的亞洲窮國農工
本月初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大批外國人亦遭殺害或淪為俘虜,包括很多來自亞洲窮鄉僻壤、在當地的農業、建築和醫療界工作的外勞。作為以國最大移工來源地之一的泰國,傷亡尤其慘重。截止上週四,至少 21 人喪生、14 人被綁架。更多倖存泰國農工憂慮,隨著以國向加沙發動地面攻擊,自己也會被捲入其中。
【Soul Monday】戰場上的希望教育
網上授課是疫情下的權宜之計,卻也是戰地裡的希望之光。在敍利亞西北部,長期武裝衝突加上今年初的強烈地震,數百間學校受到破壞,過百萬兒童嚴重缺乏、甚至可能全被剝奪教育機會。非牟利機構 Masarat Initiative 遂提供錄製以至直播課程,以解決失學問題。
以巴戰爭|普京是左右戰局的隱藏角色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普京遲遲未有聲援以色列,週二卻開腔支持巴勒斯坦立國,翌日又批評以色列奪取巴人土地。回顧過去 10 多年,普京與內塔尼亞胡關係非常密切,如今卻掉轉槍頭,相信與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泥足深陷,愈益依賴伊朗支援有關,而伊朗正是哈馬斯主要靠山。有西方評論認為,普京取態可能使以巴戰爭更難測,以巴戰爭也反過來改變俄羅斯外交。
Ryan Fung:ESG,猶未雪,政治恨,何時滅
ESG 投資過去兩年多受到戰爭所影響,表現強差人意,正當外界以為資本市場已逐步消化俄烏戰爭帶來的影響,中東地區卻又再爆發新一輪戰爭,命途多舛。
以巴衝突|加沙圍城,另一場人道危機
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後,以色列下令「全面圍攻」加沙,除了切斷電力供應,還要阻止食物、水和燃料等進入這片土地。然而,在人口密集和資源匱乏的加沙地帶,人們幾乎無處可逃,外界擔心加沙局勢持續,會令人道情況惡化。
以巴戰爭|擠滿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並潛入以國南部四處擄人,把近百平民和士兵抓到加沙走廊。有哈馬斯高級領袖揚言,已擄獲足夠人質使以色列釋放在囚巴人。據報當地有 5,200 名巴人在囚,包括 33 名婦女和 170 名兒童;而 56 年來,更有 4 成巴勒斯坦男子曾於以國服刑。「半島電視台」就專文剖析這個藏於以巴衝突背後的現象。
以巴戰爭|黎巴嫩真主黨會否加入混戰?
以巴戰爭爆發數天,很多人都忽視了,支持巴勒斯坦獨立的黎巴嫩真主黨曾向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發射導彈,遭遇以軍還擊,令北部邊境有過短暫交火。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Daniel Byman 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警告,真主黨實力遠較哈馬斯雄厚,多年來都是以色列勁敵,假如真主黨堅決要全面開戰,勢必改變以巴戰事走向。
以巴戰爭︱以色列情報,是否重犯 50 年前的失誤?
哈馬斯的行動在以色列造成數百人死亡,又擄走過百人,令各界大感意外。按理以色列一直嚴密控制哈馬斯所在的加沙地帶,再加上其知名情報機構莫薩德(The Mossad),居然未能預見危機,實在教人質疑,甚至傳出陰謀論。部分分析則認為,是該國情報工作失誤、被誤導而過度自信。
以巴戰爭︱當進入戰爭狀態,以色列沙特關係難前行?
哈馬斯武裝分子 10 月 7 日大規模突襲以色列,以色列宣佈進入戰爭狀態,衝突已造成逾千人死亡,如同 50 年前「贖罪日戰爭」重演,專家警告局勢可能演變成跨境衝突。外界同時關注事件會否對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關係正常化構成影響,挑戰美國拜登政府的新中東政策。
以巴戰爭︱在節日與和談中,哈馬斯出其不意的突襲
2023 年 10 月 7 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在加沙地區發動代號為「阿克薩洪水」(al-Aqsa Flood)的軍事行動,向以色列發射超過 5,000 枚火箭彈,並派人突襲以色列南部領土;以色列則正式向哈馬斯宣戰。悉尼大學衝突研究專家 Eyal Mayroz 就在 The Conversation 分析事件成因。
仍留在俄羅斯的外國企業
俄羅斯侵烏克蘭後,數百間外國企業表明反戰立場,退出俄國市場,但仍有公司選擇留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 Chief Executive Leadership Institute(CELI)創辦人 Jeffrey Sonnenfeld 譴責這些企業貪婪,甚至是俄羅斯入侵的共犯。有些企業之所以留下來,或因政治上缺乏離開的壓力,或不忍放棄龐大市場;但對某些企業而言,持續供應必需品,才是人道的做法。
阿塞拜疆兼併爭議領土,還不是終局之戰?
俄羅斯陷於烏克蘭戰事自顧不暇,改變了高加索的勢力平衡。阿塞拜疆早前以「反恐」名義兼併有領土爭議的「納卡地區」(Nagorno-Karabakh),當地最少過半數亞美尼亞裔人口正在逃難,令民族分佈大洗牌。數十年的領土糾紛看似走到盡頭,但很多分析都預料,未來形形色色的小衝突還會持續。
以「毒」攻毒:PTSD 困擾烏軍,藥用大麻能否緩解?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烏克蘭人身心飽受煎熬。去年俄軍入侵後,衛生部估計 57% 烏人有創傷後壓力症(PTSD)風險。政府資源卻已到極限,一些專家遂推動探索利用大麻、搖頭丸及迷幻蘑菇,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和 PTSD 的可能,更指許多退伍軍人已經開始自我治療。
波蘭停供武器,源於烏糧出口問題?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波蘭一直是烏克蘭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向烏方提供武器、運送物資,並收容大量逃離戰火的難民,贏得不少掌聲,甚至增強其在歐洲的地位。但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近日宣佈將不再為烏克蘭提供武器,專注國內防務,停供武器的真正原因是甚麼?對戰爭有何影響?
叛國者們:誰背棄了烏克蘭?
波克隆斯卡婭(Natalia Poklonskaya)的「俄羅斯最美檢察長」稱號,比其名字更響亮,不過這位政治人物其實出身克里米亞,曾在烏克蘭檢察系統工作。2014 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後,她擔任當地最高檢察官,兩年後成為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而自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以來,不論是為了個人利益或信念,俄羅斯總能找到願意叛國的烏人。
俄烏戰爭持續,巴西從中發財?
金磚國家(BRICS)峰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五國之中,中國正面對國內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南非近期失業率高達 33%、工人不滿國家當前經濟困境;仍深陷戰事的俄羅斯面對西方制裁、資本持續外流、盧布暴跌,經濟可能已到極限。相對而言,印度總理莫迪矢言當地將成為世界增長引擎、5 萬億美元經濟體;而剩下的巴西,則是另一個在烏克蘭戰爭、世界經濟不穩中獲益的國家。
盧布暴跌,俄羅斯經濟發生了甚麼事?
俄羅斯緊急加息,以遏止俄羅斯盧布近期跌勢,貨幣崩潰如何影響俄烏戰爭?分析認為俄國經濟的命運,不再由國際金融家的判斷來決定,而是取決於普京的侵略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