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共82篇|

咖啡都致癌?濫用標籤更致命

時不時都有新研究發現,某種食材可以致癌,即使風險微乎其微,消息在網絡流傳總會引發小恐慌,有人可能改變生活習慣,政府更可能要產品貼上警告標籤。加州法院最近就裁定,已經成為都市人「必需品」的咖啡含有致癌物,咖啡要加上「可致癌」警告字句。有專家就直指,咖啡所含致癌物對健康風險根本微不足道,如此濫用警告標籤,最終只會令公眾疏於防範。

Gloria Chung:椰子水醫肚痛

我不知道是否因為自己身體特別能夠接受椰子水,還是椰子水真的有神奇作用,所以我請教了營養學家伍雅芬(Arlene),「腹痛有可能因為你身體缺乏礦物質,而椰子水又充滿礦物質、電解質、微量元素,能馬上調整腸胃不適,因為它有豐富的酵素,能分解令到腸胃敏感的元素,補充維他命 B,它的鎂質令人馬上放鬆,心情沒有那麼緊張,任何病都更容易痊癒」。

新純素主義者:拋開道德,吃喝就是享樂

昔日,素食的話題總離不開健康和道德,然而,新風潮所掀起的,卻是關於選擇。營養食物選擇充足,驅使大眾尋求如何讓每天膳食更符合他們的個人形象。新舊素食世代,餐單或無太大分別,卻呈現了相反的價值觀。傳統素食者茹素是自律和犧牲的體現,新純素主義者普遍為己茹素,既是樂於與人分享的生活習慣,也是個人形象的重塑,他們往往看重「你選擇吃甚麼」,不是「你不會吃甚麼」。

智能手環雖健康⋯⋯ 但無用?

儘管現時不少智能產品都一再強調,新生代都市人的趨勢,是更懂得關注身體健康,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願意抽空多做運動。廣告上也總呈現出完美的 IT 健康達人形象,他們配備各種新式體能監察產品,在健身室或海傍秀出鍛練過均衡的肌肉,讓人感到似乎連汗水都流得比別人更有效率。不過,這可能只是智能產品特意塑造的精英貴族。現實中的新趨勢,跟假象相距甚遠,很多時候買了產品後,其實並沒有之後。像 Fitbits 或 Garmins 這些熱賣的智能手環,有 3 分之 1 的用家在買了之後只配戴不到 6 個月,新鮮感減卻,就不再日日戴著。而過去大部分研究都曾表明,這類健康監察器的效用非常低,甚至跟 Keep Fit 關連不大。

中產階級新象徵:長跑

根據 2015 年「中國跑者調查報告」:中國跑手平均年齡超過 30,大學學歷佔 70%,主要職業是 IT、政府、金融、地產。尼爾森中國體育人群調查報告的數字也顯示,長期做運動的人有「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收入比不做運動的人高出 36%,67% 有大學以上學歷,其中 28% 是管理層。對於城市的中產階級,長跑已成為新的身份象徵。

活炭 VIVA —— 你還相信「排清毒素身體好」嗎?

有淨化和濾毒用途的活性炭(Active charcoal),近年從「外敷」轉移到「內服」層面,進食活性炭產品,竟成為都市人著重健康的新潮流。為何現代人會迷上一種本是用作生火煮食而非食材的物質呢?在鋪天蓋地的宣傳和羊群心理下,活性炭被標榜為健康食材之一,對人體有益,而不少傳媒都大造文章,渲染活性炭有淨化體內毒素的功效。然而,相關醫學專家已陸續表示,這只是健康偏執盲的穿鑿附會想法,有如調味劑或色素的「黑材料」,可能是對人類有害的真正「黑材料」。

Healthy aging:擺脫名為長壽的惡夢

今人平均比半個世紀前的前人多活 20 年,但活得長不代表活得健康,正如香港人長壽全球稱冠,老人也不見得特別健康幸福。在剛過去的文化節「蘇黎世與香港的約會」中,蘇黎世大學與香港大學一眾學者齊集公眾論壇,討論「健康老齡化」研究進展與成果,如何讓高壽人類健康地老去。

陶傑:懦夫和暴徒

英國專欄女作家費莉曼(Hilary Freeman)寫了一篇文章,說她的幼女的褓姆癡肥,她看見心中緊張,怕自己不在家時,癡肥的褓姆會不會心臟病發,引起意外。她撰文評論為何英美西方如此多癡肥的人,這樣對社會保健福利是否太重。文章短短 4 小時即收到過千個辱罵的留言,到了下午,美國那邊的早晨,美國的傳媒打電話來訪問她,因為這篇文章已經成為「國際新聞」。

讓西媒卻步的中醫

所謂「醫學昌明」,現在多是用於形容近代發展較完善的西方醫學。西醫講求實證,需以臨牀實驗及統計數據來確認各種療法的成效,與中醫以病例證明療效的方法迥異。華人社會卻從未放棄中醫,不少香港人「頭暈身㷫」,給中醫師把把脈執劑茶,亦能「藥到病除」。然而,這種中華文明傳統的醫學,近日遭「經濟學人」批評在中國發展過快,情況讓人擔憂。

矽谷斷食潮:斷食如何駭進你的身體

如果問 Evernote 前總裁 Phil Libin 人生最重要的決定為何,「開始斷食」絕對排得上頭三位。事實上,斷食法在矽谷興起多時,而且對比坊間流行的 5:2 輕斷食,矽谷人變本加厲,將斷食期延長至 8 天之多。對他們而言,斷食不但為了減磅,而是企圖勝過身體原有規律,以提升生活及工作質素。

每年想省 90 億美元?晚點上課就可以

美國就是再富有,也需要方法節流,能省一點就一點,萬一他日真與北韓開戰,國庫也不至空虛。智庫 Rand Corporation 的最新研究就向白宮獻計,聲稱當局只需制定一項簡單的全國性改革,每年便能省下 90 億美元。妙法到底為何?竟然是將所有公立學校的上學時間,都改成早上 8 時半或以後。

最被低估的運動項目 —— 步行

早前有國際研究發現,香港人每日的步行數冠絕全球。惟每逢周未,社交網站盡是行山跑步的發帖,卻沒誰會說今天走了多少路。因為在大家心中,步行不過是移動手段,與生活健康無關。但多名專家指出,步行作為一種運動,其實極有效益,對身心帶來的正面影響,絕不遜於跑步。

少糖至上:當你吃壽司卻剩下飯

去年秋季起,日本網民相繼發帖,指控食客光顧迴轉壽司,只吃配料留下醋飯,做法既浪費又失禮。部分人卻反駁,米飯等碳水化合物含糖量高,吃得太多會致肥致病,連鎖店又甚少提供刺身,權衡之下唯有棄飯不吃。雙方吵至現在,仍然「你有你罵,我有我剩」,部分商戶則推出對策,迎合「少糖至上」的飲食文化。不過專家警告,盲目對糖敬而遠之,以為少吃飯就能減磅,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日本遍地健康食品 原來不一定健康

日本健康食品大國之名可謂當之無愧,從整腸的青汁、解脂果汁、降血壓茶品,到各種養顏、能量飲料等等,不一而足,似乎凡於市面上架的食品都可冠上健康標籤。日本消費者也非常受落,單計去年市場出貨牽涉金額就足足翻了一倍,正是如日中天時。不過,近日當局公佈因健康食品而損害肝功能的個案數字,就如當頭棒喝,叫人不得不正視健康食品泛濫的問題。

積「累」成疾的日本學童

近年社會漸多談及「睡眠負債」—— 長期睡眠不足,週末多睡半天也補不來,結果「睡眠」愈欠愈多,最終損害身心。惟現時在日本,就連青少年甚至小學生都有此「欠債」問題。神戶市「兒童睡眠及發展醫療中心」一年接獲 4,000 名孩子求診,個案從睡眠紊亂到無法上學也有,嚴重者更需入院治療。大部分人幼時偶爾睡眠不足,及後逐漸惡化,在本人及父母察覺前,便已積「累」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