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純素主義者:拋開道德,吃喝就是享樂

A+A-
營養食物選擇充足,便驅使大眾尋求如何讓每天膳食更符合他們的個人形象。

Veganuary,即是 Vegan for January,新年伊始,做「一個月(或以上)的純素主義者」。風潮初見於 2017 年的網絡社群,一個用戶之間的挑戰和籌款活動,為宣揚素食文化,持續整個月放棄進食肉類,如入齋戒體驗營,做一個短期素食者。到 2018 年,社交平台繼續鼓吹 Veguary(Vegetarian 與 February),網絡紅人效法者眾,英國名嘴 Piers Morgan 卻終於忍不住在 Twitter 吐糟幾個作嘔表情,譏曰:「這他媽的是甚麼概念?」

儘管被質疑是社交網站上的話題炒作,是純粹做樣子的尊重生命,但撇除偽善和三分鐘熱度的指責,是否全然是壞事?社會素食風氣日盛,過去數年,純素主義已從小眾習慣變成一個廣受大眾認同的潮流。昔日,素食的話題總離不開健康和道德,然而,新風潮所掀起的,卻是關於選擇。如劍橋大學學者 Sandy Grant 形容,這表示如今人們在基本生活層面不擔心溫飽問題,有營養的食物選擇充足,並驅使大眾尋求如何讓每天膳食更符合他們的個人形象。

純素人士的心態有所扭轉,從「反享樂」變成享受。

新舊素食世代,進食餐單或無太大分別,卻呈現了相反的價值觀。傳統素食者奉行一種「反享樂」(An-hedonic)的生活教條,對自我有嚴格的約束,茹素是自律和犧牲的體現。撰文研究素食文化現象的 Nina Gheihman 提到,純素主義最初尚未指向改善進食者的健康狀況,卻本與悍衛動物權益關係密切。

純素主義一開始所針對的是如何減少人類對其他動物的傷害,包括不鼓勵大眾穿皮草,或以各種動物為產品進行活體測試。不過,純素主義普及以後,Nina 指出,焦點便慢慢轉移到查究日常食物的生產源頭和成分,而純素主義因此亦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態度。純素人士的心態有所扭轉,自過去的「反享樂」變成生活上的一種享受。其中一例,就在聞名於美食的法國,專門招待貴賓的高級餐室都開始額外提供純素菜單,以供客人選擇。誠然,新純素主義者普遍為己茹素,正好反映了素食是他們按照個人喜好的選擇。

雜食者眼中,精緻的素食讓他們像發現新奇事物一樣大表雀躍。

他們在素食的過程中顯然能獲得滿足,既是樂於與人分享的生活習慣,也是個人形象的重塑。這不但因為食物的味道或健康指數,甚至乎,當選擇做一個素食者,都會令你有種判若兩人的感覺,繼而感到快樂。

過去的純素人士,傾向認為進食動物的肉是有違道德之事。無論在宗教還是人性層面,非人類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這想法令純素主義一直都與道德主義劃上等號。不過,純素主義者無疑推翻了舊有形象,茹素並非基於崇高的社會理念,而是回歸自身健康。素食生活本身便擁有值得實踐的誘因,不是節慾或犧牲的行為。而新舊素食世代的最大分野亦在於,新素食者往往看重「你選擇吃甚麼」,不是「你不會吃甚麼」。

換而言之,過去素食者強調「不吃動物」,今日的潮流則是「吃素」。

從樂觀的方向分析,新純素主義雖失卻了道德責任重擔,卻成為人們新的快樂源頭。Sandy Grant 形容,就像肉食者會因為一盤烤肉的香氣而感到愉悅,如今素食者亦會在品嚐薯仔和茴香的美味中感到心境舒泰。不難發現,社交網站上愈來愈多這些拍得充滿藝術氣息的素食照片,並熱切於推介菜式獨特的素食餐廳。在雜食者眼中,精緻的素食讓他們像發現新奇事物一樣大表雀躍。 

過去素食者強調「不吃動物」,今日的潮流則是「吃素」。

另一方面,新派純素人士對這習慣自我感受良好,無可否認是因為茹素直接指向一種遠離疾病、有益健康的生活模式。而最重要的是,藉著飲食習慣的切換,素食讓他們如獲新生,能產生一種擺脫過去枯燥生活的美好氛圍。人們總不滿於現狀,跟自己的審美標準存在距離,純素生活則是一個良機,成為素食者,意味像更換跑道一樣為自己帶來改變,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只身體上變得更健康,而是在思考和處世方式上,他們都會覺得自己健康多了。原因不是素食的營養價值,而是他們主動選擇了素食這習慣。

Sandy 解釋指,儘管同樣是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但這就是當下純素主義者和健美愛好者的最大不同之處。透過不斷健身改進體格外型,始終是大眾所認知的成功人生之一,對自身並非真正有所改變或顛覆。然而,純素生活則有別於社會標準,代表著你拒絕了一套流行已久的飲食文化。你有選擇成為哪一種人的自由。

飲食習慣,在健康和快樂層面固然重要。然而,You are what you eat,你的生理所需,卻同時是用來自我定義身份的方法。不過,在自由選擇之前,亦需要先了解自己。由於嚴格的素食餐單較易令進食者缺乏某些營養素,從而增加健康風險,因此並非人人都適合做一名新派純素者。茹素既為自新之道,便應從自身狀況出發,無論是哪一個月,都不宜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