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y aging:擺脫名為長壽的惡夢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今人平均比半個世紀前的人多活 20 年,但活得長不代表活得健康,正如香港人長壽全球稱冠,老人也不見得特別健康幸福。在剛過去的文化節「蘇黎世與香港的約會」中,蘇黎世大學與香港大學一眾學者齊集公眾論壇,討論「健康老齡化」研究進展與成果,如何讓高壽人類健康地老去。

所謂「健康老齡化(Healthy aging)」,是指人類年事漸高仍能維持高水平身體機能(Functional ability),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狀況需要和環境因素配合。蘇黎世大學作為世衛「健康老齡化十年行動」的先驅,自 2002 年起著手建立跨學科研究,從心理學、老年病學、地理信息科學、公民科學和醫學等方面,與香港大學合作,研究如何在高壽年代延長健康壽命,提高老人生活質量。

老年生活最理想是能居家安老(Aging in place),這包括長者走到人生盡頭時能於家中安詳離去,生前亦無需長期住院或依賴醫療人員。長居醫護設施不單使長者與家人分隔異地,容易造成孤獨情緒;而且老齡化使公共醫療不敷負荷,看診輪候時間過長叫人心力交瘁之餘也容易耽誤治療。因此,與會學者提倡由政府資助引入地區性基層醫療,讓老人及早接受適切治療,從旁協助自我管理健康,杜漸防微,此法未來將有望在香港實行。

可以想像,有效持續監察長者健康將是箇中關鍵。像香港現行的「醫健通」一類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認知評估和預防計劃等等,溫哥華試行「Tec4home」之類的遠程醫學也能遙距監察長者心臟病發情況,讓人工智能填補現時病人和醫生之間的空缺,擔起重任。現時由蘇黎世大學主導、用於改善長者身體及精神健康的 MOASIS 研究(Mobility, Activi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Study),藉 uTrail 感測器追蹤長者足跡、公共空間使用、社交活動和健康數據,配合網上調查和認知測試等,協助改善長者健康。蘇黎世大學「Dynamics of Healthy Aging」的研究人員 Christina Röcke 指,實際執行細節 —— 例如,如何將地理信息科學引入老年病學、確保搜集數據準確等 —— 都具有挑戰性。

自從 2015 年世衛發行首份「老齡化與健康全球報告」,第一個戰略計劃於 2016 年展開,兩間大學合力建立老人宜居環境、針對老齡化需要改革醫療系統,而推動監察老人健康狀況的方法應用更是當中的重點。他們的目標是在 2020 年前,能讓最大程度提高身體機能的方法普及各地,好為由 2020 年起至 2030 年的「健康老齡化十年行動」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