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下一步 —— 全球設計,本地製造

A+A-
法國一個農業合作社自行製作所需機械,並在網上傳遞製作知識。 圖片來源:L’Atelier Paysan/Facebook

專業人士在網絡上共享數碼資源,各地人可藉此自行生產所需物件,哈佛大學伯克曼網際網絡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 Vasilis Kostakis 及維多利亞大學全球化研究講師 Jose Ramos 稱這種模式為「全球設計,本地製造」。他們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表示,很多實例反映,各地生產及消費商品的方式可靠全球共享數碼資源得到改進,包括設計、知識和軟件等方面。

OpenBionics 計劃就是例子之一,讓分散在各地的科學家、設計師及愛好者通過網絡,以協作方式設計義手,並將相關製作知識及軟件化作為數碼公共資源,共享到全球各地。各地人可使用本地製造機械,例如 3D 打印、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車床甚至低技術工藝及工具製作出義肢。如此人們便無需支付專利費用,減少材料運輸,維修更容易;而產品設計亦更講求使用壽命,因此成本要比以往低得多。

另一個例子是法國的小農,需要農業機械幫助生產工作。大公司很少專門為小農生產機器,即使生產,維修成本也很高,農民必須因應機器來調整他們的耕作技術。法國合作社 L’Atelier Paysan 就決定自行設計機械。他們生產機器只是為滿足需求,而非在市場上以高價出售,更與世界分享這些設計。美國的小農戶亦有相似需求,當地非牟利網絡 FarmHack 也上傳相關設計。後來這兩個社群開始相互交流,產生協同效應。

去中心化開放資源可用於各樣事物,包括藥品、家具、義肢裝置、農具、機械等。例如 Wikihouse 計劃提供房屋相關設計;RepRap 社群提供可製作低成本 3D 打印機的設計。這些計劃的資金來源通常來自國家資助、民眾捐款,或是建立公司與機構合作,並嘗試各種商業模式以持續發展。

開放設計社群亦會不斷改進,令製成品適用於各地情況,再從相互學習中受益。如此,厄瓜多爾山區的居民也可與尼泊爾山區農民建立聯繫,相互學習,以減少弱勢社群依賴持有專有知識的跨國公司。

水資源危機日趨嚴重,濾水系統原型設計在網上公開後,同樣能夠被打印出來。開普敦一個社群網絡  Stop Reset Go 就借此製作濾水器樣品,並希望舉辦「世界本地化」(cosmolocalisation)設計活動,讓人們共同解決生活上的切身問題。為了使濾水系統正常工作,他們需要修改及作記錄,製作出下一個版本,並同樣開放設計,讓其他地區的人可以利用並作改善。現在,世界各地都正採用新設計應對生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