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

|共211篇|

【刷個臉,買個麵】校內人臉辨識,以私隱換方便?

過去一年半,多國利用最新科技作為監控手段,引起公眾對此反思及提防。由週一開始,蘇格蘭北艾爾郡(North Ayrshire)共有 9 間學校於飯堂引入人臉辨識系統,僅為在午餐時段加快收錢速度。以幼童的私隱,換校方的便利,是物有所值抑或得不償失?從家長到專家,各有各憂慮。

救世軍:以人為本 全人教育澤社群

學校不僅是一幢建築物,更是教育學生、支援老師及啟發家長的搖籃。在學校工作上,除了知識的教導外,以人為本才至為重要。從事教育工作達三十五年之久、現任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學校(下稱皇后山學校)校長的勞耀基一直堅信關愛與尊重師生及家長,培育學生發展及學懂愛人愛己,才是學校應該做的工作,這些信念可從他於救世軍學校的工作略見一斑。

沒有學生會的大學:巴基斯坦的軍政府惡法

如果難以想像大學沒有學生會,我們不妨放眼巴基斯坦,當地軍政府在 37 年前取締所有學生會至今,但凡學生入學都必須宣誓承諾不會在校園內「搞政治」。名義上,禁令是要讓校園遠離政治,實際上卻是放任親政府勢力在校內為所欲為,令校園暴力猖獗,教育質素每況愈下。

南韓學生為何不再學主流外語?

南韓學生數十年來基於政治、經濟等因素,都傾向在英文以外,學習德文、日文或普通話,作為第三種語言學習,但據德國之聲(DW)報道,這些「大路」選擇似乎已經過時。有學生轉而學習非傳統科目,例如阿拉伯語、電腦程式語言或編碼,為的是更輕易入讀名牌大學。

向公眾開放大學校園,為何是世界潮流?

如今香港的大學校園都嚴格管制人流,接連有大學規定師生出入使用入閘機,昔日開放作風不再。環顧全球,很多大學反而傾向開放校園,把大學設施融入城市之中,模糊校園與城市分界,鼓勵師生與公民社會互動,背後關乎大學使命的根本。

英國在華私立學校 —— 教育改革降臨

中國政府近期大幅改革教育制度,包括推行減輕學生功課 、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等。公立學校自然要緊貼改革,在華英國私學似乎亦面臨其他教育政策的壓力。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有地方政府正嘗試將接受私校教育的學童數目減半。

限時打機,更加沉迷?

日本香川縣正是其中一例。去年 4 月起,當地實施「網絡・遊戲成癮對策條例」(ネット・ゲーム依存症対策条例),規定未成年者每天使用智能手機及打電玩的時間。這項全國創舉引起爭議,有高中生更控告縣政府違憲。結果一年後,同縣教育委員會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即使學童少滑了手機,心癮依然有增無減。

鄧景康:加拿大有所謂「填鴨式教育」嗎?

以學生利益為大前提,是當地教育制度以致整個國家的核心價值,並追求平等及公平。不論性格、種族及文化,學生都能在教育體系下得到最大利益。在這概念主導下,加拿大的教育制度及課程規劃,均因應以人為本的概念來設計,所以填鴨式教育難以出現(除非家長學生仍自為填鴨)。

陶傑:極左放水陋習吹襲英國

美國大學的極左放水陋習,開始吹襲英國。英國至少兩家大學:侯城(Hull)和窩士打(Worcester)—— 也就是香港人熟悉的英國喼汁老字號出產的那個地方 —— 都採取極左的教育方針。一旦外國或少數族裔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不夠,例如文法錯誤、太多串錯字、英文語法句子結構有嚴重缺陷,批改這種試卷時,不應該扣分,應該尊重少數族裔或該外國學生的「文化差異」,不要以白人精英優越主義思想為標準,判決這個學生的功課死刑。

【Soul Monday】從曠課「壞孩子」到跳入奧運池

幾經波折,東京奧運終於開鑼。各國選手排除萬難,齊集一堂比賽競技的場面,在疫下格外可貴。對於 26 歲的砂間敬太來說,是次代表日本出戰男子 200 米背泳,更加是「意想不到」,皆因小四至中三期間,他幾乎都拒絕上學,甚至考慮過告別體壇。如今成夠踏上奧運舞台,全賴遇上兩位恩師。

K-pop 納入正規課程,能為南韓帶來甚麼?

以往,若子女有個明星夢,一般家長都會覺得不切實際。但時代改變,在南韓,繼半導體及資訊科技等在國際取得成功後,K-pop 產業近年亦急速向外擴展,使得全國上下開始都對此抱有憧憬。為了贏在起跑線,有家長主動要求子女參加 K-pop 訓練,亦有學校將之納入正規課程,希望下一代能藉著演藝事業飛黃騰達。

泰國權威主義溫床:大學迎新欺凌文化

上月初,泰國曼谷皇家理工大學一名男生在被 12 名高年級生踢至死亡,原因是他未就欺凌一年級生的活動提出建議。事件令人震驚及惋惜,亦讓社會再度正視大學的迎新霸凌文化。有評論指出,這種荼毒校園數十年的惡劣「傳統」,正是泰國權威主義(authoritarianism)的溫床。

【Soul Monday】來自監獄的獎學金

Sy Newson Green 在美國加州就讀的天主教男校,一年學費要 12,900 美元,但他讀高中二年級時,雙親卻各有重病並失去工作,更為治療而花光積蓄。前路茫茫之際,他獲發一筆獎學金,得以順利畢業並升讀大學。這批出錢相助的善長仁翁,正是在附近監獄服刑的囚犯。

不想和誰吃飯:日本人的「聚餐恐懼症」

婉拒飯局邀約,多是因為懶得交際應酬。但對少數日本人來說,這其實是「聚餐恐懼症」(会食恐怖症)作祟。患者在人前進食就會緊張不安,開始作嘔、暈眩、胃痛甚至難以吞嚥。無奈大眾缺乏認識,令他們長期受到誤解。這種心理疾病的成因,比想像中普遍 —— 小時候被迫進食,要把「盤中餐」吃光。

美版支聯會:全美學自聯

香港政府連續兩年以疫情為由,禁止支聯會舉辦六四維園燭光晚會。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直言,支聯會要求「結束一黨專政」乃屬「顛覆綱領」,在國安法時代必須作調整,否則該予以取締。往後或許只能在境外公開悼念六四,而在美國,確實也有華人一直承傳六四記憶,「全美中國學生學者自治聯合會」(簡稱「全美學自聯」)就是其中之一。

【國民教育】讓學生訂校規的日本中學

日本近年有不少學校被指校規過嚴,從強迫天生啡髮的少女染黑,到禁止在嚴寒加穿褲襪和外套,甚至指定內衣褲的顏色,引起社會嘩然及反思 —— 由學生與師長商議,以民主方式修改校規,會否更有教育意義?廣島縣一間傳統女校身先士卒,嘗試讓「用家們」審議及重訂校規,結果反應良好,甚至有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