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生會的大學:巴基斯坦的軍政府惡法

A+A-
2019 年 11 月,巴基斯坦卡拉奇有示威者要求連串教育改革,包括解除組織學生會禁令。 圖片來源:法新社

如果難以想像大學沒有學生會,我們不妨放眼巴基斯坦,當地軍政府在 37 年前取締所有學生會至今,但凡學生入學都必須宣誓承諾不會在校園內「搞政治」。名義上,禁令是要讓校園遠離政治,實際上卻是放任親政府勢力在校內為所欲為,令校園暴力猖獗,教育質素每況愈下。

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Karachi),女學生 Rabia 申請入讀當地一所顯赫的醫學院,她接受巴基斯坦網媒 DAWN 訪問時指出,除了提交基本申請證明文件,她還要簽署宣誓書,承諾不會在校園內參與政治或非法活動,並且會嚴格遵守校規,就連父親也要簽署同樣的宣誓文件,擔保女兒不會從事政治活動。

有關規定不但適用於公立大學,連報讀私營教育機構都無法倖免,部分學校甚至要求學生有證人在場見證下簽署宣誓書。任何違反誓言的學生,輕則停學一星期、禁止進入校園,嚴重者可「永久開除學籍」。這項政治禁令,更直接導致巴基斯坦不存在任何民選學生組織。

曾經,巴基斯坦學生會是公民社會活躍成員,評論人 Syed Muaz Shah 指出,過去學生會定期舉辦名為「Ru-ba-Ru」的質詢活動,卡拉奇大學副校長要親自到場聽取學生意見,是校園民主風氣的象徵。巴基斯坦人權委員會主席 Mehdi Hasan 舉例,卡拉奇學生領袖 Meraj Muhammad Khan、Fatehyab Ali Khan、Shehanshah Hussain 等人,曾經領導學運反對 1958 年獨裁者 Ayub Khan 頒佈的戒嚴令,縱然部分人因此流亡海外,仍足見學生在民主運動的角色。

親政府團體控制學生機構

1980 年代巴基斯坦軍政府領袖 Zia ul Haq。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開放政策持續至 1984 年1 月,軍政府領袖 Zia ul Haq 頒佈法令,解散首都伊斯蘭堡所有學生會,禁令到 2 月擴展至全國。部分親政府人士辯稱,措施是要阻止左右翼學生暴力衝突。但不少評論卻反駁,1979 年阿富汗抵抗蘇聯入侵開始,大量武裝便經由巴基斯坦流入阿富汗,有說軍政府也趁機武裝親政府右翼學生團體 Islami Jamiat-e-Talaba,故意引發左右翼暴力衝突。

民選學生會消失後,軍政府改派校方領導學生組織。按照官方邏輯,禁令應當是要校園回歸平靜,以建立非政治化的校園。現實卻剛剛相反,親政府團體 Islami Jamiat-e-Talaba 涉嫌以武力控制多個學生機構,暴力和不包容成為持續的校園風氣,安全部隊此後一直在校園活動。

從 2013 至 19 年間,推廣學術自由的國際組織 Scholars at Risk 記錄,巴基斯坦校園發生過數十宗襲擊案,其中 14 宗針對學者,導致超過 115 人死、數百人受傷。大學教育質素同樣每況愈下,最新 Quacquarelli Symonds 國際高等教育排名榜上,首 300 間最頂尖大學都不見巴基斯坦學府。

巴基斯坦任人唯親和裙帶關係的風氣,本身已經滲透教育體制,學生會消失進一步削弱由下而上的監察機制,亦令學生無從向校方爭取福利,包括削減學費及入住宿舍的權利。Syed Muaz Shah 以卡拉奇大學舉例,該校一直有提供校巴接送服務,車站遍佈全市各地,但事隔 30 多年,學生人口倍增,卻沒有學生組織爭取改善福利,殘舊校巴根本不足以應付學生需要。

任何學生公開批評校方無能或貪腐,很容易遭校方以開除學籍威脅,最近甚至有人被指控恐怖主義和煽動叛亂。DAWN 更報道,有校方和保安人員涉嫌秘密拍攝和騷擾學生,甚至傳出勒索學生的案例,受害者通常都是女性。

縱觀全球,大學學生會總是充當國家領袖的搖籃,很多政商界人才都曾經加入學生會,學生可從中獲得參與公民社會的經驗,培養成熟的政治思維。難怪資深記者 Sohail Sangi 埋怨:「要不是軍政府的禁令,學生會應當在反獨裁運動扮演要角,並且孕育出一批能幹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