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

|共149篇|

炫富式享受 VS 仇富式偷窺:買得起豪宅,買不起私隱

事實上,這些位處繁華地段的巨型玻璃大廈,正好折射了城市生活的兩面:炫富式享受,以及仇富式偷窺。自由撰稿人 Leo Benedictus 於「衛報」提到,最近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與它的鄰居對簿公堂,法院的判決正好提醒了人們這個值得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

外表醜陋,有損市容,應否受到保育?

具有獨特風格的歷史建築,在拆卸重建與維護之間,一直是全球保育人士對抗大型發展商的爭戰目標。但如果它並不是舉頭望而生敬的寺廟,或氣派不凡的餐廳,而是奇貌不揚、樸實不華,甚至破舊失修,成為國民側目的貧民窟或罪犯窩藏之所,當歷史建築有損市容,是否不再值得留下?

最怕人逼人?科學家或許幫到你

對群眾厭惡症患者而言,長假結束可謂一種解脫,終於毋須像條沙甸魚,走到哪裡擠到哪裡。擁擠問題困擾人類甚久,但科學家如今才算稍為了解,你我在這人山人海之中,如何試圖超越對方,並從混亂裡找出方向。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高級科學家 Don Lincoln 在 CNN 撰文,指荷蘭一項最新研究有望把我們從人群中「拯救」出來。

科技園區與路邊攤,必然對立?

美國的加州灣區,以及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分別是世界第三、第二大人口國家的科企重鎮。在科技水平愈高的城市,城市內的貧窮和基層生活愈是被人忽視,甚至受到嚴重壓迫。譬如樓價高不可攀的加洲灣區,屬於全美國最昂貴的地區之一,當地低收入人士早已流離失所;至於班加羅爾,住房成本亦急劇增加,大量土地被用來開發新的科技園區和豪宅,在班加羅爾東鄰的馬拉泰哈利,附近一個貧民窟的 5,000 多名居民,最近便受到驅逐威脅。

「印度矽谷」交通癱瘓,專才難求不如日本打救

美國矽谷交通擠塞問題聞名全球,在地球的另外一端,被譽為「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Bangalore),交通問題亦不遑多讓。說來諷刺,班加羅爾雖然孕育了一批電腦專才,但要解決嚴峻的塞車困擾,最終還是尋求外援,邀請日本政府——這個可能是全球最擅長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的國家,提供技術支援。

光顧老店行動救不了老店?

過去十幾年間,我們城市中老店一間接一間倒閉,小店苦苦掙扎求存,民間不時有「光顧老店」的行動,期望力挽狂瀾,擋住歷史洪流。紐約保育人士兼作家 Jeremiah Moss 卻分享經驗指,光顧老店固之然是好事,但這類行動其實無法挽救老店,還可能令我們放過「元兇」。

騎單車要戴頭盔?這不是荷蘭人的常識

騎單車前戴頭盔,是很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吧?但荷蘭貴為單車大國,國民日常多以單車代步,竟只有不足 0.5% 的人配戴頭盔,但這絕非缺乏教育所致。不用戴頭盔的秘密,在於荷蘭的單車友善文化,由貫通全國的單車走廊配套、到約定俗成的駕駛習慣,同樣使單車成為安全的代步工具,市民不用獨力承擔安全責任。

鐵路失靈,路面癱瘓,何不建設步行城市?

港鐵星期二上班時間發生故障,嚴重影響多條行駛路綫。不過,這自然阻擋不了打工仔返工的決心,有市民便於當日化身步兵,聲稱跑了超過 30 分鐘返回公司。假如對公共交通工具失去信心,或許行路返工才是最好選擇。不妨參考美國城市規劃師 Jeff Speck 新作 Walkable City Rules: 101 Steps to Making Better Places, 看看城市如何因推動步行,變得更便利。

人工島之前:請先迎戰超級颱風

今年超強颱風一波接一波肆虐亞洲,似乎是大災難的預演。正當香港經歷完超強颱風山竹的破壞,政府還銳意填海造島之時;國際氣候專家已經點名呼籲,香港等亞洲沿海大城市,務必在政策及城市規劃著手,迎戰日趨頻繁的超強颱風侵襲,以保市民的性命財產安全。

三藩市高薪請「糞便巡邏隊」

三藩市「遍地黃金」—— 說的不是矽谷的創業前景,而是走在街頭隨時會踩中大便。「糞便危機」並非新聞,今年市政府便增聘「糞便巡邏隊(poop patrol)」,名額 5 人,人均薪水每年 71,760 美元,加上津貼福利,總收入超過 IT 工程師的平均收入。

在芬蘭不能錯過的一片綠:教堂旁的小公園

香港立法會秘書處曾發表「香港的公共遊樂場」的研究報告,當中指出不少遊樂場「設計過於單調,場內的遊樂設施亦欠缺趣味及刺激性,難以吸引兒童玩樂。」芬蘭在 2018 年「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登上第一位,不少報道亦曾提及芬蘭教育著重孩子的玩樂時間,那裡的公共遊樂場又是怎樣的?

鄭立:希臘有靚地 —— 土地不夠就填海,但填完土地還是不夠

在「希臘有靚地(Attika)」這個遊戲中,表面上你扮演的是希臘某個城邦的政府。這遊戲的政府,對國泰民安完全無興趣,也無關係,勝利條件是把手頭上多個地產項目(碼頭、公路、豪宅區等等)全部建出來,把該消費的水泥全部消費掉。可見,這遊戲的所謂政府,只是一些偷竊搶劫市民餵建商的狗。

熱浪侵襲,5 招為城市降溫

熱浪接二連三侵襲各地,郊區為山火所威脅,城市則活像焗爐:混凝土及瀝青吸收並保留陽光熱力,推高氣溫、建築物阻擋涼風、汽車和冷氣機排放出更多熱氣。溫度無法改變,不如改從城市設計入手。「紐約時報」記者 Brad Plumer 最近就撰文介紹了 5 招讓城市降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