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矽谷」交通癱瘓,專才難求不如日本打救

A+A-
班加羅爾的交通癱瘓問題,更甚於路面情況擁擠的洛杉磯,影響經濟發展。

美國矽谷交通擠塞問題聞名全球,無法支付核心地段高昂房價的打工仔,每天通勤 3、4 個小時已是常態,居大不易,人生總是在塞車的過程中浪費掉不少光陰。在地球的另外一端,被譽為「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Bangalore),貴為該國 IT 行業重鎮,交通問題亦不遑多讓。說來諷刺,班加羅爾雖然孕育了一批電腦專才,但要解決嚴峻的塞車困擾,最終還是尋求外援,邀請日本政府 —— 這個可能是全球最擅長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的國家,提供技術支援。

素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目前是全球眾多頂級軟件公司根據地,但在過去 30 年,其城市發展有著翻天覆地的劇烈變化。如 CNN 引述印度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 Ravindra Brahmajosyula 所指,早於 20 世紀中葉,班加羅爾曾經被視為「城市花園」,市內遍佈植物,是一個優閒的理想退休社區。然而,隨著科技行業的繁榮發展,人口和汽車數目雙雙急增,完全改變了班加羅爾的面貌。據當地政府普查,班加羅爾的總人口,已從 1981 年的 290 萬人,爆炸性增長至 2017 年的 1,230 萬人。

班加羅爾的交通癱瘓問題,更甚於美國路面情況最為擁擠的洛杉磯,後者的車輛平均行駛速度為每小時 10 英里(16 公里),但根據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簡稱 JICA)提供的數據,在早上高峰時段,班加羅爾的車輛平均行駛速度更低至每小時 8 英里(13 公里),漫長的通勤時間,嚴重阻礙了上班族的工作效率。如印度科學院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 Tarun Rambha 所指:「低收入家庭往往被迫需要尋找遠離工作地點的居住空間,這增加了他們的通勤時間,從而也導致他們一直欠缺生產力。」

他形容,解決堵車問題,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關鍵。「某程度上,塞車正是一個擴闊貧富差距的問題。」

日本的交通管理技術一直是外國借鏡對象。

隸屬於日本外務省的 JICA,是一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的政府機構,如今 JICA 正與班加羅爾交通部門合作,並在日本政府資助下,於當地開展一套耗資 1,130 萬美元的改革項目,建立新的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 ITS)。

據 CNN 形容:「ITS 將在該市的 12 個交通黑點安裝 72 個感應器,感應器使用超聲波,每 60 秒記錄一次信息,如車龍的長度。而安裝在 6,700 輛公共汽車上的 GPS 設備,將收集有關行駛速度的資料,另外,設於 8 個位置的 16 個攝錄影鏡頭和感應器,則負責評估汽車流量和速度。」這些數據將會傳送回交通控制中心,藉此將交通黑點上的車龍疏導,紓緩塞車情況。「同時,在 29 個十字路口將安裝新的交通燈,交通燈會經過協調製造『綠色波浪』,意味著在許可的情況下,剛通過一個綠燈的車輛,下一個交通燈也會變成綠色,從而以增加行車效率。」當地部門對新的智能系統頗有信心,認為不出 3 年,該市主要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量有望減少 30%。

不過,印度科學院交通系統工程副教授 Ashish Verma 對成效仍然抱持懷疑態度。「不幸地,(系統)的影響力有限,尤其是是在早晚間高峰期,路面交通早已超過飽和狀態了,實施這種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不會太大。」

但 Tarun Rambha 則對 ITS 有著正面評價。他認為,班加羅爾是印度的 IT 核心地帶,居民大部分都熟悉科技,作為這項智能技術的先行試驗者,本身有一定優勢。事實上,自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包括斯里蘭卡、柬埔寨、烏干達以至俄羅斯等國家,都相繼引入了日本開發的智能交通系統,可謂一方技術,全球暢通。當中,在 2017 年。同樣獲得 JICA 協助的莫斯科,在安裝了 ITS 後,當地交通問題顯著改善,塞車問題大幅減少了 4 成。

ITS 系統將於明年 3 月開始在班加羅爾安裝,並預期在 2020 年中正式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