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浩基:十部值得困境重看的力量電影(一)

A+A-
「危情十日」電影劇照。

這兩年,香港因為社會氣氛和疫情封關,讓人長期處於低壓槽之中,有種處於困局、沒出路、捱苦等日子的感覺。

好像以前海港城廣告話齋:「好天買鞋,落雨買鞋。」而作為影迷的我就「開心睇戲,傷心睇戲」。在這苦悶的日子裡,推介幾部我經常在情緒低落時重看的電影。

許多人都不明白,認為電影看過一次,就不用再看,與其重看,不如看新片。有這個想法的話,就證明你沒認真看懂電影。電影就像學喝紅酒,第一口你不一定感覺到其香醇,但久經時日鍛練,影片沒變,你卻成長了,自身改變了,從電影中又會呷出一種香醇。

這些電影,可能你也看過,但在這無法出埠的困苦日子中,我建議你找來重看一下,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共鳴與體會。

1. 危情十日(Misery,1990)

「危情十日」電影劇照。

除了「月黑高飛」(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外,這個算是史提芬.金(Stephen King)小說改編得最好的電影版本。故事講述成名作家因厭倦了其創作的系列角色,於是決心把系列結束,讓角色死去。誰知在完成書稿後,於雪地中遇上車禍,被任職護士的女書迷所救,她一直照顧著他,卻發現他竟把她心儀的主角寫死,於是禁錮他,用各種折磨來逼他改寫故事。

在此不想劇透太多,但在看這電影時,你肯定能感受到主角的痛楚。一個生活過得很好的中產,突然被困在一個密閉空間裡,叫天不應叫地不聞,被一個神經質瘋女人所控制。對此,恐怕香港人重看時,都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但慶幸主角在苦難中從不放棄,偶爾逢迎配合,卻從不忘初心。

2. 紅潮風暴(Crimson Tide,1995)

「紅潮風暴」電影劇照。

在美蘇核危機過程中,臨危受命的新任副艦長丹素.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加入了由真.赫曼(Gene Hackman)當艦長的核動力潛艇,在出航後接到發射命令,對於是否發射導彈,二人各持己見,丹素.華盛頓堅持得再確認命令,真.赫曼卻認為規矩就是規矩,沒有收到任何更改指示,就必須進行。結果兩人的爭拗,演變成海底裡的核潛艇叛變。

你不能說誰對誰錯,一切只是價值觀的堅持。這兩年在價值觀和路線上的分異,讓許多原來志同道合過、從小就認識的朋友,也因而反目或疏遠,誰都認為自己絕對正確,最後大家滯留同溫層,更甚是結黨營私,黨同伐異。

這部電影充滿著緊張與娛樂性,讓你可以不停重看。也許你對潛艇運作一點認識都沒有,但編劇卻巧妙地透過劇情推演,使你知道複雜的核彈發射程序,絕對是創作高手。但更高手的是令你思考,到底是怎樣都不割席,還是要以我劃界?所有異於你路線的,是鬼?是妥協?還是綏靖主義?這都很值得大家反思。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亂世閉門讀禁書,看舊片。幸福感覺,來自吃喝與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