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

|共29篇|

阿茲特克哲學:培養美德是社會共同課題

談到中美洲古文明阿茲特克(Aztec),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電腦遊戲「世紀帝國 II」,只知道其物質文明,不知道其精神遺產同樣豐盛。紐約州立大學科特蘭分校副教授 Sebastian Purcell 研究發現,阿茲特克人沒有任何「聖人」的概念,他們深信培養美德不單靠個人修行,而是仰賴社會互相扶持才得以實踐。

如果動物有合法權益,世界會變成怎麼樣?

人類利用動物的範圍十分廣泛,除了食物、衣物及作為勞動力,某些避孕套品牌會含有牛奶蛋白成分,有些國家的銀紙會滲雜牛脂,現代紙張也可能會加入動物明膠來提高質量。李斯特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Steve Cooke 最近發表新書 What Are Animal Rights For?,提出一個思想實驗:如果動物有合法權益,世界會變成怎樣。

Hong Kong Infosphere:海外大學的倫理審批制度,和香港研究的小困境

至於為甚麼這篇文章標題會說「香港研究的小困境」?這是因為我和多位朋友,都曾在申請倫理審批時遇過一些困難,主要是「敏感題目」、「對參與者和研究人員造成真實風險」的定義十分模糊,有些外國學者對香港的風險判斷會相對保守一點。

AI 情人與性伴侶:人類必上的倫理課

隨著 AI 技術不斷有新突破,不少昔日科幻電影的情節,如今也逐步成真,例如人工智能伴侶與性愛機械人,但人類與機械之間的情感連繫,世人仍然認知不多。有學者便提出跨學科研究,從 AI 情人到性愛機械人,深入探討如何為人機開啟不同的友情、愛情與性關係。

英國首誕「三親嬰兒」,是避免遺傳病的新希望?

科學和醫學進步,為母體存在缺陷或不育的人士帶來希望。英國人類受孕和胚胎學管理局證實,英國首批體內含有 3 人 DNA 信息的嬰兒已經誕生,這項開創性技術透過「線粒體捐贈治療法」(MDT)進行,目前相關嬰兒數量少於 5 名。所謂「三親嬰兒」掀起倫理爭議,但另一方面,新技術能協助女性誕下健康的孩子,避免胎兒罹患罕見遺傳疾病。

【新詞】共享權威:口述及影像歷史的倫理學入門

過去數十年,隨著後現代理論崛起,學界和文化業界都意識到,在知識生產過程,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權力關係並不平等。於是,有學者致力研究口述及影像歷史的倫理原則,以求保障雙方,也能更好表達被研究者的聲音。其中一項經典原則是由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歷史學教授 Michael Frisch 提出的「共享權威」(shared authority)。

寵物產業:人們應否停止養寵物?

很多人視寵物為家人,而動物權益也愈受關注。近年甚至開始有人討論,人類是否有權擁有寵物。美國生物倫理學博士 Jessica Pierce 曾於 2015 年撰寫 Run, Spot, Run 一書,談及人類出於自身意願而將動物帶入生活,繼而決定牠們的外表、飲食、行為模式,甚至是否保留其性器官…… 他質疑為何寵物主人,可擁有或剝奪動物的自決權?

劍獅子丸:人工智能跟人學來的貪嗔癡

人工智能出自人類之手,人的我執我見,不論有意或無心,原來也灌注其中。當人工智能的功能更強,用途更廣,如不重新思考人心,人工智能對於其身為創造者的人類,實在福禍難料。或許,當人類希望創造善良的人工智能,首先要修行自心,成為人工智能的善知識。

AI 有知覺,會不會是錯覺?

Google 軟件工程師 Blake Lemoine 宣稱公司開發的 AI 聊天機械人 LaMDA 變得有意識,Google 以違反保密政策為由,要 Lemoine 帶薪休假,並回應指,團隊中的倫理學家及技術專家認為證據不支持 Lemoine 的指控。而 AI 如果擁有意識,應否擁有權利也是一道難題。但人類認為 AI 擁有意識會否只是錯覺?

在中國,為何不會幫陌生人?

中國唐山燒烤店打人案件曝光,網民及名人紛紛批評圍觀者沒有伸出援手。回顧 2011 年女童小悅悅被汽車撞倒在地、2016 年一女子在北京和頤酒店遇襲等事件,這類「附近沒一個人幫忙」的事件,不時在中國出現。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卜慶修(Qingxiu Bu)於 2016 年曾在期刊 Liverpool Law Review 發表文章,剖析中國社會對陌生人冷漠的原因。

劍獅子丸:佛工智能 —— 如果人工智能要輪迴?

強人工智能要成功模仿人類思維,就要深入透徹了解模仿對象 —— 人。這致使「何為人」此題目,在各領域也被翻叮加熱,人之所以為人這老問題又再次流行起來。老問題自然已有無數的答案參考,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對於人的意識有著二千多年的研究,如果嘗試從佛學角度出發,會有怎樣的答案?

動物解放哲學大師:彼德辛格

近日,香港漁護署大舉抓捕和獵殺野豬,令很多市民嘩然,香港野豬關注組就怒斥政府以麵包誘殺野豬,手段「全世界最卑劣」。推廣動物權益、講求城市與自然萬物共和,基本上已是發達地區的大勢所趨。要談論這一波思潮,就不能不提一位 20 世紀哲學大師、現任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彼得辛格(Peter Singer)。

道德無用?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

倫理學是哲學的重要一環,由柏拉圖、康德,再到羅爾斯,很多偉大的哲學家都試圖探討出一套道德規範。多倫多大學榮休教授德索薩(Ronald de Sousa)曾經講授道德哲學多年,他近日在學術網站 Aeon,從根本地反思自己的專業,並提出 5 點理由,論證道德之無用。

公務員的倫理課:行政邪惡

公務員是重要的政策執行者,可以影響數以百萬計人民的福祉。在西方公共行政學中,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就成為一個主要研究領域。大峽谷州立大學 Danny Balfour 教授和密蘇里大學 Guy Adams 教授在 1998 年出版著作 Unmasking Administrative Evil,提出「行政邪惡」(Administrative Evil),警告公職人員只講官僚理性,可以為社會帶來極大災難。該書至今已是公共行政學的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