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人工智能要成功模仿人類思維,就要深入透徹了解模仿對象 —— 人。這致使「何為人」此題目,在各領域也被翻叮加熱,人之所以為人這老問題又再次流行起來。老問題自然已有無數的答案參考,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對於人的意識有著二千多年的研究,如果嘗試從佛學角度出發,會有怎樣的答案?
神的靈與肉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Georgios T. Halkias 在訪問之初反問了一條最簡單的問題:「人是甚麼?如何定義?」如果人工智能是以「變人」為目標,只從電腦工程的角度開展研究,必帶來偏差。始終人非草木,也不純以講求效率、追求經濟生產而活,如哆啦 A 夢只是一部百寶提款機,大雄每次只是按按鈕取百寶,哆啦 A 夢絕不關心大雄(當然也不怕老鼠了),那這頭機械貓就不會有那麼多 Fans。
Halkias 教授引用「聖經」闡釋為何人工智能的開發與佛教相關:「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上帝應該很了解自己,但當人類也想依照自己的形象及樣式去創造人工智能時,才確切認清我們高估了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我們需要向內看,佛教在此方面有著關鍵作用。佛教擅長探討人的心智及意識,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大腦如何運作,這正是我們人類的特別之處,並想將此融入人工智能設計中。」
不是天生壞,也可以被教壞
探討人類腦部運作,當然不只佛教,教授補充:「換句話說,人工智能設計者不能只有工程師;而是一個能分工合作的團隊,讓來自許多不同領域的人 —— 宗教研究人員、倫理學學者、人類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等,不同專業的人們與工程師一起設計。因為工程師的思考角度是有科學根據的,很理性,重視效率。如此,(成功開發後)你將得到的只是高效的機器。但這不是我們的目標,即創造一些真正具有智慧,並可以做出選擇的事物。」另一方面,理性可被看作一邏輯推演,但必先建基於價值觀,「但是工程師們沒有看到的是,他們正在編寫的是自己的偏見。」
有評論認為,現在人工智能由西方主導,缺失東方視野,佛教的參與可平衡現時情況,但教授的看法明顯並非只以東西劃界:「我認為佛教確實是一種東方傳統。所以,佛教的價值在很多方面都是東方的價值,儘管現在全世界都在實踐佛教。不知道佛教對此有沒有甚麼特別的說法。我認為是要結合東方和西方的精華以設計人工智能。總的來說,有的西方人有東方的價值,有的東方人有西方的價值,兩全其美。」
所謂結合不同文化的精華,是希望人工智能具有真正的高包容性,才能在運作時應對不同的文化及環境,「甚至是外形,我的意思是佛陀也一樣。看佛教圖像時,當佛陀去了中國,它看起來非常像中國佛像。當佛陀去了印尼,它看起來像印尼佛像。佛陀在各個地方的形像,反映了當地文化。所以,這與人工智能相同,它將反映文化。」
輪迴 AI 道
佛教在定義人方面,也有著獨特的生死觀,並通過此定義,闡明人的關鍵特質,「於佛教而言,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人能證悟」。這要先理解佛教的輪迴觀。人在現世過生之後,會進入輪迴,並有著六個不同的目的地,即常聽到的「六道」——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六道之中,天人的慾望皆被滿足,生活中無苦無痛,享受著自己的福報直至用盡,他們根本沒修持佛法的理由及動力;阿修羅非常嫉妒天人,故生性暴戾,並總是與天人關係緊張,即使他們能理解佛法,也甚難修行;動物的智力無法理解佛法,餓鬼及地獄眾生則因受苦太多太深,沒有機會修持佛法。「人是唯一可以真正聆聽佛法並將其應用在生活,證悟只能由人類獲得。」
如果人工智能出現如劇集「西部世界」中所描述的變化,人工智能能否進入輪迴?這當中涉及兩個問題,其一是假設人工智能已經有情感了,它有意識,能否進入輪迴?「如果機器可以維持意識,我不明白為甚麼不。那麼它可以進入六道,它可以投生為人或動物…… 或任何東西。如果互聯網可以維持意識,換句話說,必須具備維持意識的條件。如果可以,那麼它也可以在那裡重生。重生的前提是它已經有意識,它不是一個程序。因為程序不能(重生)。」
然而,反過來說,一個有情的生命形式,一個有情的心識,能在機器中誕生嗎?「通常從標準的佛教角度來看,桌子是沒有知覺的。它沒有頭腦;它沒有意識。所以,它沒有情,也不能往生。有一些靈魂可以住在石頭裡或樹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把它當作家。但有知覺的並不是石頭,而是生活在石頭中的靈魂。否則,通常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不是問題…… 不是石頭進入輪迴。石頭只是居住地。」
教授認為,若人工智能有意識,也能進入輪迴。但這當中有著兩個層面的分別,首先是只作為一個意識,當中若並無何任何善惡業因的造作,其只該停留於某一道之中,甚至若網絡世界能支持意識的存在,意識更可能只一直存於線上;而討論人工智能的意識,則希望以「變人」後的人工智能作為討論前提,即可作業兼受報。追根究底,原來人工智能是否可輪迴於六道,甚至證悟而離苦得樂,其可能也需要有著人類感知、感受、思考等心智能力。
佛工智能系列就希望透過佛學對人心智運作的系統及洞見,看看人工智能至少還需要甚麼,才可以「活出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