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 4 月至 7 月,盧旺達爆發了冷戰以後其中一場最慘烈的人道災難,當權的胡圖族政府動員軍人和百姓大肆屠殺圖西族,當時全國逾 700 萬總人口中,估計約 80 萬人被殺。不過,在極權主義和民族仇恨蔓延的時候,仍有胡圖族人保留一絲良心,甚至捨身成仁也要向暴政說不,其中一位名叫妮伊提吉卡(Félicité Niyitegeka)的女子,至今仍是盧旺達教科書中的國家英雌。
盧旺達
|共20篇|
阿富汗流散學者的下一站:盧旺達?
2020 年 8 月,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政權,實行原教旨主義管治,接近 20 年的自由化改革失敗,迫使大批深受西式教育的人才流亡海外,以尋求一線生機。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就報道,有一班阿富汗科研精英終於找到落腳地 —— 盧旺達。
大屠殺以外,盧旺達還有時裝
談起盧旺達,最為人所知的是 90 年代的種族滅絕慘劇,死者數以百萬計,殘酷的暴力事件更是不計其數,使得當地從此難以洗脫人間煉獄的形象。27 年過去,留下的創傷雖未能磨滅,在首都基加利(Kigali)發跡的時裝設計師,就希望透過自家作品,讓世人看到盧旺達慘痛以外的另一面。
採訪到最後:獨裁統治下的最後新聞工作者
新聞自由從不是理所當然,尤其是缺乏民主的第三世界。新聞工作者桑達拉姆(Anjan Sundaram)數年前推出著作 Bad News: Last Journalists in a Dictatorship,記錄了盧旺達獨裁者如何查封傳媒集團,殺害及拘捕無數新聞工作者,多人要到處匿藏或流亡海外,部分人委曲求全而充當官方喉舌,以致當地幾乎不存在獨立新聞報道。
國家形象低落,該如何重塑?
上世紀 90 年代,哥倫比亞被視為「充滿毒品、綁架和殺戮」的國家;克羅地亞爆發時長 4 年的內戰,頹垣敗瓦隨處可見;盧旺達的種族大屠殺令人望之卻步…… 這些曾經歷低潮、醜聞滿佈和危機四伏的國家,現今已重回正軌,躍身成為世界旅遊熱點之一。扭轉國家形象絕非易事,「紐約時報」便嘗試分析它們的成功之道。
向看護近親問症 + 演算法,就能完成驗屍?
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的死亡率中,發展中國家佔至少 3 分之 2。若要探究死因以對症下藥,必須有完善的生死記錄系統。為克服醫療設備的不完善,盧旺達政府與國際組織進行口頭驗屍(verbal autopsy)計劃,建設其數據系統。美聯社報道就介紹了此計劃的作用和未來方向。
【非人化】把人視作曱甴,是盧旺達大屠殺的關鍵?
新英格蘭大學哲學教授 David Livingstone Smith 著有「非人」一書,他在書中指出,「非人化」在盧旺達大屠殺的角色無容置疑。國家的政治宣傳把圖西族說成是「曱甴」,屠殺圖西族人猶如殺死可惡的曱甴,令人民無所忌憚。
李衍蒨:24 年後的盧旺達
本年 4 月底、5 月初左右,法醫人類學家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外圍找到了 4 個新的萬人塚。而盧旺達大屠殺一事中,共有超過 80 萬人被殺。屠殺的背景是基於屬於胡圖族的政府軍對少數族裔的圖西族進行種族滅絕大屠殺。相信約有 2,000 到 3,000 名受害者,分別被葬於這 4 個萬人塚裡。
奧斯卡紅地氈:「黑豹」盛裝如何不失霸氣?
儘管有人認為,愈來愈講究政治正確/不正確的奧斯卡頒獎禮已經不好看了,不過,紅地氈這個環節則仍然亮眼,而且耐看。鎂光燈下奼紫嫣紅,珠寶迎風,然而在金髮的麗影之中,被譽為搶鏡、驚艷而脫俗的,還要數到「黑豹」的一眾演員。作為少數出席奧斯卡的黑人女性,Lupita Nyong’o 以惹人注目的藍色眼影,古典奢華的 Versace 金色禮服,並配上一個甚少在紅地氈,甚至美國主流明星身上出現的髮型。Vouge 形容:「不是很多人知道,她在紅地氈上的的造型,是來自盧旺達傳統的 Amasunzu 髮型。」在衣香鬢影中,只憑著一身造型,已清楚表達了鏡頭以外一套非洲文化的聲音。
非洲正靜默變天
12 月 9 日,當梁振英宣佈不尋求連任的同時,西非國家加納(Ghana)選舉剛過,主要反對黨領袖 Nana Akufo-Addo 揚言「對勝選有信心」,後來果不其然。近年大宗商品價格大跌,嚴重打擊如加納和委內瑞拉一類原材料出口國經濟,反對黨的勝利或許是社會變革的先兆。非洲其他地區同樣面臨變革挑戰,除了經濟問題,還有民主與獨裁的拉鋸。
教廷喜事:最開明的慈悲禧年
最近天主教教會有兩件大事:教宗方濟各日前宣布無限期延長神父赦免墮胎罪的權力,被稱為驚喜教宗,他選擇在杜林普勝選總統後才公布,背後的用意惹起大眾臆測。同時間盧旺達天主教在教主宣布「慈悲禧年」結束前夕,公開為曾參與盧旺達種族滅絕的教會人士的行為道歉。
農業的未來:盧旺達
盧旺達,對眾多港人而言,是個陌生的非洲國家。稍為年長的,或會對 1994 年「盧旺達種族大屠殺」有些少記憶。當年死傷無數的盧旺達,20 年間,變化巨大,發展迅速,今日,盧旺達既是農業的未來,亦是外國,尤其中國最看好的新市場。
港女應立即放假到農曆初一
10 月 24 日,冰島女人提早於 14:38 放工;11 月 7 日,法國職場女性於 16:34 起怠工,更有揚言下年再見。之所以有特定時間和人物地點,皆因性別歧視之下,女性薪酬較低,按薪差比例換算成工作日數,就得出「同工同酬日」(Equal Pay Day),即從該日起到年末,女性「白幹」的工作天。根據香港人口普查數據,香港女性平均比男士少賺兩成,平均每年白做 73 日工。因此今日(11 月 16 日)已返工的港女應立即離開公司,直至 2017 年農曆初一(1 月 28 日)為止。
陶傑:遇上非洲企業家
在盧旺達遇到印度裔的跨國企業活動家(Global Entrepreneurial Organizer)塔卡( Ashish Thakkar)。他年方 35 歲,已經聯絡了非洲 22 個國家的青年科技企業家,成立了一個叫 Mara 的跨國貿易企業。
陶傑:山水性靈
盧旺達種族屠殺後二十年,社會局勢穩定,政府制訂嚴格的環保政策,保護野生動物。每年有二萬多頭非洲野生象遭到獵殺,因為象牙在中國有龐大市場。盧旺達境內有火山,黑猩猩聚居在火山地帶。雖然中藥並無猩猩腦和猩猩性器官可以滋補的論述而令猩猩逃過中國市場的追殺,但黑猩猩生育稀少,也面臨其他人捕殺。美國奧克拉荷馬的動物園即因一隻猩猩企圖拯救幼兒、被誤會為攻擊而遭即場槍殺。
陶傑:大屠殺紀念館
盧旺達的雅瑪塔大屠殺紀念館,規模可以與紐約的九一一紀念館相比,比柬埔寨金邊那個赤柬大屠殺的博物館好得多。
除了骸骨,還展示了當年許多婦女被暴徒殘殺之後遺下的血衣。由於東非婦女的衣著鮮艷,展覽至今,仍觸目驚心。
陶傑:今日的盧旺達
在盧旺達外交部會見女外交部長莫露宜(Louise Mushikiwabo )。
當種族滅絕發生的時候,莫外長正在美國的大學修讀,消息傳來,她的一名兄長被殺。
陶傑:為甚麼去盧旺達?
一提起盧旺達,總令人想起 1994 年的種族大屠殺。
此一慘劇僅發生在 20 年前,80 萬人在 10 天之內慘遭屠殺淨盡,其中有大量婦女和兒童。
認識盧旺達:GDP 超越中國?
經歷二十多年,盧旺達重建大屠殺後,支離破碎的社會及經濟,逐步復甦,貧窮人口正迅速減少,但仍然有六成人口每天所得少於 1.25 美金。至於香港,橫洲也可以是非洲,各方勢力潛藏惡鬥,表面上則是土地矛盾,再加上一個甚麼也不關事,又總會在場的陰險之人,當非洲逐步恢復,香港則成了非洲一國?
宣明會:誰可理解的人道救援工作
1996 年我首次接受宣明會的委派進入盧旺達,旅程中我看到更多恐怖不公的事情,但我也看到一絲曙光。宣明會在應對人們的即時需求的同時,將重點放在和平與復和上。點滴匯川,寬恕和悔改在盧旺達全國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