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背後,英國醫生自殺率上升

A+A-
英格蘭的初級醫生本月就薪酬和人手流失問題進行 5 天罷工。 圖片來源:路透社

連月來,英國的初級醫生多次發起罷工行動,一方面要求調整薪酬幅度,追上通貨膨脹,敦促局方正視公營醫療服務人手流失。罷工背後,另一個現象正受到公眾關注:工作量太大、職場欺凌和繁瑣的醫療系統結構,導致英國醫生自殺人數持續上升

一位年輕醫生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表示在學時被診斷患有抑鬱症,曾被大學同學排擠。3 年前他成為初級醫生,一週工作 6 天、朝 7 晚 8 地輪班,還要到病房處理所有事務,無法完成就被上級責罵。他身為英籍巴基斯坦人,亦曾因膚色在職場被言語諷刺。他認為職場文化由上而下,這在醫療環境尤其嚴重,最高層的醫生知道只要繼續做好高風險救援工作,便可在工作場所說任何話、做任何事而不受懲罰。

在全球各地,醫生自殺死亡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 2 至 5 倍,女性和初級醫生的比例特別高。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 年全英就有 72 名醫療專業人員,包括醫生、護士、治療專業人員、牙醫和助產士自殺死亡,平均每週多於 1 人;專為護士等緊急醫療人員提供支援的心理健康慈善機構 Laura Hyde Foundation 則指,2022 年有超過 360 名護士企圖自殺

醫學界的自殺死亡風險高,原因包括工作量龐大、高壓、睡眠不足、資源有限、疫情影響,以及等級制度森嚴,使下級受欺凌和騷擾也不敢發聲。2010 年,英府表示要削減公共支出以解決赤字,國民保健署(NHS)開始實施緊縮政策,醫院被迫削減一線服務,加重醫護壓力。但自 2009 到 2019 年,入院人數每年增加 20%,等待治療的病患從 220 萬飆升到 430 萬名;醫療保健系統本已不堪重負且資金不足,近年疫情更進一步加劇問題。

心理學教授 Gail Kinman 曾參與撰寫論文,研究英國醫生心理健康。他認為隨著削減開支,更多病人要花更長時間輪候求診,情況或會更加複雜。加上設備和資源減少,醫護人員卻仍要在重壓下完成工作,為患者犧牲個人健康與生活,通常只會在工作生涯後期發生的職業倦怠,因而更早出現。「(醫生)他們不一定意識到(自己的)症狀,或知道如何得到支援。」

書展推介

今年香港書展,*CUP 媒體決定加點奇想,由毛孩帶路,到香港各處遊玩,尋找香港的僅餘或正在消失的味道。我們希望在 7 月 19 日至 25 日的會展中,讓你見到我們的小小心思,以及大大的動物。

巨大化動物
以可愛動物為主,置身於香港各區地標,定必令人重新閱讀香港。

味緣香港
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呂嘉俊,追回從前香港叉燒、打冷魷魚等美食的前世,找出食物來到香港的變遷,從味道寫出香港情。

紙上繁花
非一般的遊記,一場場深度文化之行
與故宮專家同遊中國內陸、日本京都、美國加州、紐約
  • 日期:7 月 19 至 25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地點:灣仔會展 1A-E12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