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2 —— 台灣人的故事,香港人的寫照

A+A-
「爆炸 2」中,主角何士戎(圖中持相機者)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之餘,亦與夥伴嘗試在業界另闢蹊徑,堅持報道中立準確;圖為劇照。

幾年前的台灣金鐘獎典禮,導演鄭有傑在發表得獎感言的最後,大聲喊了一句:「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持下去,是因為堅持下去才有希望。」這番肺腑之言,今時今日再聽,意義更加深刻,特別是對經歷過去一年的港人來說,震撼力好比他當時的得獎作品 ——「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2」。

這部迷你劇集的同名前作,主角群只是幾名高中生。縱然劇中涉及濫用藥物、師生戀、未婚懷孕、不育,甚至最後通過男主角陳浩遠的家庭悲劇,揭露議員與警察狼狽為奸、殺人放債無惡不作,拆穿成年人道貌岸然的假面具,但劇集仍是以校園為背景,探討青春和成長等較為個人的課題。但到了 2017 年的續集,隨著兩位前作的主角步入大學及社會,故事的格局也宏大起來。

相比仍未成年、對自己和世界深感迷茫的陳浩遠,「爆炸 2」的主人翁何士戎則是黑白分明、心懷理想和正義的青年。唸新聞系研究所的他,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之餘,亦與夥伴嘗試在業界另闢蹊徑,堅持報道中立準確,更和態度開放的陸生建立友誼,尋求溝通和理解。奈何,隨著運動在當局清場後結束、女友只因唱歌聲援就被打壓封殺、大集團排污洩毒僅罰款了事、自己揭露真相卻被反告誹謗,何士戎對這世界徹底絕望,最終走上自焚一途。

劇中情節雖為虛構,但是主角群經歷的大小事件,除了是劇集的背景外,更是台灣的現實;圖為劇照。

劇中情節雖為虛構,但是主角群經歷的大小事件,像是國際賽事不能展示青天白日旗、中國人囤購台灣房地產、佔領立法院的反服貿示威、中國學生大舉赴台留學、藝人被加「台獨」標籤要拍片道歉、財團介入媒體干預新聞編輯、一味發展經濟而罔顧環境生態…… 它們不只是劇集的背景,更是台灣的現實。對本土觀眾來說,他們從回顧中得到共鳴,也在這些議題上持續反思。

只是沒想到 3 年過去,這個台灣故事已成為港人寫照。每一段情節,都似遠還近。

當權者強行通過極具爭議性的法案,引發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捍衛民主自由,遭警方以水砲等暴力方式鎮壓驅散,雖然成功煞停惡法,社會卻更黑暗壓抑。抗爭者內鬥分裂,網民繼續人云亦云,司法和傳媒均被財雄勢大者操弄,爆料者卻落得「被自殺」的下場。曾經想要改變世界的青年人,現只剩下滿肚怒火和傷心失望。那麼接下來,又該怎麼辦?

這一年來,這個問題困擾很多香港人。看何士戎在結局選擇自焚,雖然有一定的戲劇成分,但那種想要放棄一切的破滅心情,恐怕不少人也感同身受。但身兼導演和編劇的鄭有傑否定了這種思維,所以這一次,蔡成揖不再眼白白看著身邊人「爆炸」,而是闖進火場朝何士戎不斷大喊「活下去」,把對方從死門關前拉回來。因為人若死了,連希望也沒了。

全劇雖以何士戎被捕作結,但他的生命並未就此結束。也許他服刑以後,變得敢怒不敢言,甚至是見利忘義,反過來助紂為弱。但是也有可能,他依然有一團火,只待重新裝備自己,再度試著照亮世界。未來這樣長,誰能說得準?但只要尚未放棄,一切都還有可能。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傳播系畢業。進電視台只做了三個月,記者一做就十年多。偶爾也是編輯,偶爾兼任翻譯,有時候還要搞公關。賺錢的都是副業,追劇那才是正職。喜歡「Love Generation」多於「Long Vacation」。老在西門町被當成日本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