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之野望:借衝突謀取巴勒斯坦領導權

A+A-
5 月 7 日,有哈馬斯武裝分子參與示威,抗議以色列驅逐耶路撒冷巴人居民。 圖片來源:路透社

以色列驅逐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居民,觸發各地巴人示威,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發射火箭炮支援,以巴再次瀕臨全面戰爭邊緣。有巴勒斯坦專家卻分析,以巴衝突可能只是幌子,哈馬斯真正圖謀的是巴勒斯坦領導權 —— 團結加沙與西岸,榮登為兩地巴人共主,進一步架空西岸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權力。

巴勒斯坦內部政治衝突,起碼要追溯到 2006 年。哈馬斯當時贏得立法委員會(Palestinian Legislative Council)選舉,結束法塔赫(Fatah)多年領導地位,緊張關係隨即主導了巴人政治,雙方爆發武裝衝突,卻始終無法建立統一政府,以致加沙與西岸此後各自為政 —— 法塔赫領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治西岸、哈馬斯則繼續盤踞人煙稠密的加沙地帶。

倫敦大學學院(UCL)政治與國際關係講師 Julie M Norman 撰文解釋,在過去 15 年間,雙方有嘗試和解,去年秋季一度同意再辦選舉,但法塔赫領袖阿巴斯(Mahmoud Abbas)上月突然反口,宣佈「無限期」押後選舉,原因竟是以色列限制耶路撒冷居民投票。很多論者都相信,阿巴斯民望低迷才是實情,其面對的挑戰不僅來自哈馬斯,還有兩個從法塔赫分裂的政團。

正當選舉爭議陷入僵局之際,以巴衝突忽然升溫,矛盾聚焦在耶路撒冷。一邊廂,以色列法院裁定,驅逐東耶路撒冷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的數個巴人家庭,家園要讓渡予猶太定居者。另一邊廂,巴人按伊斯蘭齋戒月習俗,前往耶路撒冷聖地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祈禱,當地又是猶太教聖殿山(Temple Mount)所在,以色列警方卻以信眾「暴動」為由,驅逐清真寺的朝聖者,觸發巴人激烈示威,流血衝突持續。

5 月 10 日,以色列警方與巴人示威者在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衝突。 圖片來源:路透社

原先置身事外的哈馬斯旋即把握機會,越境聲援西岸巴人。其武裝領袖戴夫(Mohammed Deif)對以色列連發多次警告,最終於 5 月 10 日向西耶路撒冷發射多枚火箭炮,為 2014 年以巴衝突後首次。加沙政府前衛生部長 Bassem Naim 接受中東新聞網 Al-Monitor 訪問時,保證哈馬斯不僅會用軍事力量守護加沙,還會同時保護耶路撒冷和所有同胞。

在原來選舉計劃中,哈馬斯恰巧是以「耶路撒冷是我們的命運」(Jerusalem is Our Destiny)作競選主題,耶路撒冷爆發衝突,其實正中哈馬斯下懷,有利贏得壓倒性民意支持。有傳媒亦報道,聽到哈馬斯火箭炮落在西耶路撒冷一刻,在大馬士革門(Damascus Gate)抗議的大批巴人都表現亢奮。與此相反,法塔赫領導的自治政府,受制於與以色列合作的方針,竟未有直接回應亂局,與哈馬斯頑強形象相形見絀。

加沙衛星電視台 Al-Aqsa 總監 Wissam Afifa 又分析,以色列過去經常分化巴勒斯坦,對加沙行動時,確保西岸不作支援,加沙亦甚少介入西岸事態,但哈馬斯卻謀求突破,嘗試整合加沙和西岸戰線,然後充當巴人共主,耶路撒冷事件正是極其理想的介入時機。

然而,如今事態急速惡化,哈馬斯先後發射逾千枚火箭炮,以色列連番空襲還擊,連哈馬斯總部亦夷為平地,至少 65 名巴人和 6 名以色列人死亡,以色列多處有種族暴力衝突,聯合國更擔心事態升級為「全面戰爭」。哈馬斯要榮登巴人共主的同時,卻要獨力面對以色列不成比例的軍事優勢,其結果或者未能符合哈馬斯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