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產業」興起:中東地區的黃金護照

A+A-
阿聯酋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入境全球 174 個國家,對不少外國投資者來說極具吸引力。 圖片來源:saif al suwaidi/Shutterstock

正當愛爾蘭及葡萄牙等歐洲國家憂慮貪污及安全問題,陸續宣佈撤銷俗稱「黃金簽證」的投資居留計劃(RBI),中東地區則積極拓展這類方案,多個國家還提供「黃金護照」、亦即是投資入籍計劃(CBI),促使「公民產業」(citizenship industry)蓬勃發展。對於急於逃離政治迫害、經濟動盪或地緣衝突的富人,這會否是另一道曙光?

以居留或公民身份作為大量投資的回報,這種做法在中東相對新穎。約旦 2018 年開放投資入籍;卡塔爾在 2020 年向置業人士提供較長的臨時居留權;經濟問題使埃及於同年推出 CBI 計劃,並在上月初放寬要求;阿聯酋自 2019 年實行「黃金簽證」計劃,去年再簡化手續及降低門檻;巴林則在去年實施「黃金簽證居留」計劃,再於本月為大筆投資引入「黃金許可」制度;沙特阿拉伯亦在今年推出「尊貴居留權」。

歐洲大學學院全球治理課程兼職教授 Jelena Dzankic 指出,有別於葡萄牙、希臘和塞浦路斯等歐洲國家逐步淘汰投資居留或入籍計劃,以求擺脫安全問題、樓價上漲和洗黑錢等風險,「中東的趨勢正好相反」。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歐盟敦促所有成員國取消同類計劃,以防被人用作逃避制裁,Dzankic 認為「人們在尋找可行的替代方案」。她還指「公民產業」已發展起來,參與的公司通常會遊說政府引入更多福利。

一些業內觀察家表示,看重這類計劃的不只是中東各國,還有中東各國的人民。非牟利組織「投資移民理事會」地區代表 David Regueiro 指,現無確切數據可知參與計劃的中東投資者所屬國籍,但他們是「這類計劃最活躍的消費者之一」,部分國家接獲的 CBI 計劃申請者有 4 分 3 來自中東。「具體來說,來自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黎巴嫩、敍利亞和伊朗的投資者,屬於最為活躍的一群。」

土耳其向在當地置業的外籍人士提供兩年期居留簽證。 圖片來源:Moe Zoyar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投資移民的人多數非富則貴,淨資產介乎 200 萬至 1,000 萬美元(約 1,600 至 7,850 萬港元 )。但據 Regueiro 所指,約 4 分 1 人的身家沒那麼豐厚,箇中原因除了是申請愈發容易,也可能是政治、經濟或氣候等問題惡化,令中產人士也考慮「花錢求入籍」。杜拜移民諮詢公司 Savory & Partners 負責人 Jeremy Savory 相信:「市場或有缺口,供 5 萬美元(約 39 萬港元)起跳、具相關好處的 CBI 計劃吸納客人。」

伊拉克記者 Hiba Ahmad 並非百萬富翁,但自 2014 年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控制國內部分地區,便覺得「有需要在國外找個安全地方,一旦局勢惡化也可離開」。她遂以約 4 萬美元在土耳其買了一個單位,即使伊斯蘭國失勢後仍定期造訪。「我會來是因為巴格達的夏天太熱,往往一留就是兩三個月。」Ahmad 藉物業擁有兩年期的居留簽證,並可定期續簽,最終更能夠申請入籍土國。

Regueiro 相信,中東地區將會出現更多新的投資居留或入籍計劃,但不排除「或會看到另一趨勢,就是對這些計劃加強審查」。Dzankic 則指中東仍是個年輕市場,而這類計劃的成敗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需求如何發展及「公民產業」反應如何,惟中東沒有歐盟這類監管,「與民主和善治相關的壓力或會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