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制裁,包括被凍結近半外匯儲備,多間主要銀行亦被剔出國際支付系統 SWIFT,部分人質疑此舉是把美元「武器化」。政治經濟學家和制裁專家更指,近月從南美、中東到東南亞,多國加緊制定減少依賴美元的安排,以免他朝落得同樣下場。這波去美元化的成敗,將如何影響全球貿易?
制裁
|共42篇|
對俄制裁漏洞,在於吉爾吉斯?
數據顯示,吉國出口至俄羅斯的數量翻了 2 倍多,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則多近 3 倍,大批以往甚少出口的商品也被運至海外。但這種把進口商品出口到第三國的做法,被指為對俄制裁的漏洞,令莫斯科及其盟友得以繼續賺大錢。
西方制裁下,誰在購買俄羅斯燃料?
西方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加強制裁,美國自今年 3 月禁止進口俄國石油產品、液化天然氣(LNG)和煤炭產品;歐盟下月起將先後停止進口其大部分原油及精煉石油產品。9 月上旬由俄國海運出口到中國、印度和意大利等地的原油量,比上月每日減少 31.4 萬桶,創開戰以來新低,迫使俄國以合法和非法銷售來彌補歐洲市場的損失。
【團抱】緬甸與俄羅斯,一對被制裁夥伴
去年 2 月,緬甸軍方奪取政權、對反抗民眾施行暴力鎮壓,令其與西方隔絕,鄰國對其避之則吉,與中國的關係亦趨於不穩定。盟友所剩無幾,渴望提升執政合法性的軍政府正與俄國建立更深的關係,利用彼此的力量抵制西方制裁。
【烏克蘭戰爭】親烏不反俄:埃爾多安的政治盤算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展開二戰以來歐洲最血腥衝突,土耳其則致力保持「中立」,甚至充當調解人;上週三俄烏交換 200 多名戰俘,土耳其亦有參與斡旋,預告行動的總統埃爾多安更贏得光環。分析指,這些外交功績讓他在國內炫耀吹噓,塑造全球政治家形象,避免如多個民調所料,有可能在明年大選連任失敗。
制裁俄金,瑞士會成為規避之地嗎?
七國集團(G7)宣佈將禁止進口俄羅斯黃金。黃金是俄國繼能源後第二大出口產品,白宮指 2020 年俄羅斯黃金出口價值近 190 億美元,約佔全球黃金出口 5%,高達 9 成會運往 G7 國家。不過瑞士資訊網(SWI)報道,隨著 G7 瞄準俄羅斯黃金,瑞士從俄羅斯入口的黃金早前突然增多,因而備受關注。
食物政治:各國如何利用糧食危機增加影響力
烏克蘭本來被喻為「歐洲穀倉」,是世界小麥出口大國。俄烏戰爭爆發後,俄軍砲火摧毀大量農田,又封鎖了黑海的出口港,令全球糧食供應大亂。世界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在 3 月份一度突破 159,創歷史新高。各國出現嚴重通脹,食物短缺已在非洲造成饑荒,可是有國家卻利用這場糧食危機,試圖增加自身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制裁界 KOL】向伊朗學習制裁下怎樣存活
中俄兩國近年頻頻受美國制裁,俄羅斯更淪為承受西方最強硬制裁的國家,影響當然不只沒有麥當勞。被美國封鎖 43 年的伊朗,可謂「制裁界 KOL」,由俄羅斯官員到民間記者都嘗試向伊朗取經,探尋與西方制裁「共存」的辦法。
外資撤離,蘇聯汽車得以復刻
為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Renault)本星期宣佈退出俄國市場。另一邊廂,莫斯科市長隨即宣佈,將雷諾的工廠國有化,轉為生產早在 20 年前就停產的蘇聯「傳奇」 Moskvich 品牌汽車。
俄羅斯寡頭:敵不過普京,也敵不過制裁
自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受到西方多番制裁,除了為平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超級富豪亦被點名制裁,他們在海外的昂貴玩物及住處,諸如遊艇、私人飛機、豪宅和藝術品等被剝奪。據法新社報道,與克里姆林宮關係密切的寡頭遭受重撃後,似乎難再支持普京做法,但也難令西方撤回制裁。
俄烏戰爭:中國有機會進一步染指北極圈?
俄烏戰爭爆發以後,全球自由陣營對俄羅斯實施極為嚴厲的經濟制裁,大量資金流出俄羅斯,大大打擊該國在北極圈的能源項目。德國普朗克研究院中國研究專家 Trym Eiterjord 在「外交家」雜誌指出,中國可能成為俄方在北極的唯一投資拍擋,意味將可以染指當地。
普京財富在哪兒?
美國宣佈擴大對普京的制裁至其兩名成年女兒,美國政府方面解釋,相信二人可以控制父親部分資產。去年的「潘朵拉文件」便披露,普京在與摩納哥有著以情婦 Svetlana Krivonogikh 名義購買的秘密資產。通過身邊人隱藏財富的手段並不罕見,但要查出普京真正的財富,勢必涉及他利用俄羅斯政府隱藏資產的手段。
【圖解】美國人對政府處理烏克蘭戰爭的看法
為瞭解美國人對拜登政府處理烏克蘭戰爭的看法,皮尤研究中心於 3 月 7 日至 3 月 13 日訪問 10,441 名美國成年人。結果顯示,47% 受訪者傾向認同拜登政府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作出的回應,只有 39% 的受訪者傾向不認同。
【亞洲第一】入侵烏克蘭,成日本對俄外交轉捩點
作為首個就入侵烏克蘭向俄羅斯施壓的亞洲國家,日本早前獲烏國總統澤連斯基致謝。2014 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時,日本的回應顯得遲滯,僅對俄實施象徵式制裁;但受俄烏戰爭影響,加上認清已無望從普京手上取回有主權爭議的北方四島,現時日本政府已重新考慮更強硬的對俄外交政策。
小國領袖:新加坡為何會制裁俄羅斯?
俄羅斯自於 2 月 24 日全面入侵烏克蘭,造成嚴重的人道災難,自由陣營多個國家旗幟鮮明地反對侵略行動,由提供軍備到制裁俄羅斯等,給予烏克蘭各種援助。甚少在國際衝突中明確表態的新加坡,也在 3 月初破天荒對俄國實施金融制裁和出口管制,是 44 年來首度作出單邊制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生李希瑞便在「外交家」雜誌撰文,剖析箇中因由。
制裁俄羅斯,日本壽司店也受害
日本是俄羅斯海鮮的主要出口國,因當地能提供比歐洲、加拿大,甚至日本本土更低價的三文魚、螃蟹、魚子及海膽。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的制裁行動,令壽司店及魚市場購買海產的成本大增,被迫承受疫情以外的重大打擊。
當俄羅斯國庫一瞬間化為烏有:震盪的國際財金秩序
俄烏戰爭依然持續,自由國家陣營為了聲援烏克蘭,陸續制裁俄羅斯,包括把部分俄羅斯銀行排除在國際支付系統「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之外,又凍結主要涉事者的資產,並禁止美國公民與俄羅斯中央銀行進行任何交易。上述種種措施,變相令俄羅斯國庫幾乎一瞬間化為烏有,「華爾街日報」就分析這些舉措會對國際財金秩序造成怎麼樣的震盪。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人也出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局勢受舉世關注。俄國國內不缺乏支持或反戰之聲,除此之外,當地獨立民意調查機構列瓦達中心早在俄國揮軍烏克蘭前曾指出,開戰令俄羅斯人深感恐懼。如今戰爭已成事實,加上戒嚴的傳言、國內經濟受西方孤立影響,一些害怕留下的俄羅斯人,就選擇出走。
陶傑:核戰烏雲之下的國際異象
英美似乎對普京心理性格進一步激進化、發動核戰,缺乏應急準備。
俄羅斯的尷尬盟友:印度與以色列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正面臨歷來最嚴重的經濟和外交孤立,除了美國、歐盟態度變得強硬,連日本、瑞士、新加坡、南韓都宣佈加入制裁行列。不過,俄羅斯依然擁有中國、白羅斯、古巴和緬甸等少數友好國家。惟當中有兩個國家,在戰爭爆發前又親西方又親俄,因而陷入十分尷尬的局面,這兩國就是印度和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