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制裁,包括被凍結近半外匯儲備,多間主要銀行亦被剔出國際支付系統 SWIFT,部分人質疑此舉是把美元「武器化」。政治經濟學家和制裁專家更指,近月從南美、中東到東南亞,多國加緊制定減少依賴美元的安排,以免他朝落得同樣下場。這波去美元化的成敗,將如何影響全球貿易?
多名專家指出,各國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中美元所佔比例,從 2000 年的 7 成左右減至目前大約 6 成,反映環球金融秩序正在改變。歐元從推出時約佔 18%,微升至如今近 20%;人民幣則佔全球儲備少於 3%,但自 2016 年以來增長最快。歐洲智庫 Bruegel 高級研究員 Alicia García Herrero 直言:「我們明顯正在走向一個更加多邊的世界。」過去一年美國領頭的對俄制裁,則令各國有更多動機加速去美元化。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員劉宗媛指出,把俄羅斯銀行踢出 SWIFT 這個佔據國際銀行業中心位置的系統,「等同切斷其血管」,在金融界堪比「核選項」。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的制裁專家 Ahmadi Ali 亦指,「離開了 SWIFT 就會失去簡單跨境交易的能力,冒上被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以外的風險」,足以危害全國經濟。許多國家憂慮,日後此等措施會被用來對付自己,故積極試圖擺脫美元。
作為美國地緣政治最大對手,中國一直持續拋售美國國債,又與其他國家就以人民幣結算交易進行談判,獲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孟加拉及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同意。俄羅斯亦決定,今年把石油和天然氣收入盈餘以人民幣形式作外匯儲備。加上美元較去年初開戰時升值逾 10%、更比 10 年前升 30%,增加了償還美債及進口大量燃料、食品等必需品的成本,令許多較小經濟體也在尋求美元的替代。
今年初有印度商務部官員透露,俄羅斯、斯里蘭卡、孟加拉及毛里裘斯均樂於以盧比與印度交易;上週阿聯酋駐印度大使表示,兩國致力落實以雙方貨幣進行貿易的協議;多個東南亞主要經濟體正計劃建立機制,希望能用手機應用程式在國與國之間以本地貨幣貿易;巴西和阿根廷總統早前表示,兩國將建立共同貨幣來結算交易。然而,這些行動無法令專家們相信,在不久將來會有任何貨幣能夠取代美元。
Herrero 表示:「長遠來看,只有人民幣可以取代美元。但要做到這點,該貨幣必須完全可兌換,我不認為這在可見的將來會成真。」劉宗媛亦指,像阿根廷及巴西這種以商品為基礎、並由美元主導商品交易的經濟體,以及貨幣仍與美元掛鉤的沙特和阿聯酋等國家,皆難以擺脫美元的控制。而即使 Ali 等專家相信去美元化措施可開闢其他選擇,以允許非美元貿易交易,惟目前仍難說可成功到哪種地步。
劉宗媛形容,美元好比「國際貿易和金融的潤滑劑」,以此單一貨幣進行貿易有助降低交易成本,令全球金融體系得以高度一體化。她指多種貨幣交易增加了貨幣波動風險,但若然愈常以制裁切斷經濟體與全球金融機制和供應鏈的聯繫,國際貿易體系將無可避免分散,降低交易效率。「我會說最好以單一標準貨幣來開展業務,因為這種做法至今運作良好,但前提是美國別將美元『武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