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共77篇|

熱浪下,西班牙葡萄收成如何?

熱浪之下,攝氏 40 度的高溫令工人難以在日間進行戶外工作,馬德里附近酒莊 Bodega Andres Morate 的葡萄園工人於是轉在日落後頭戴電筒,到田裡採摘葡萄。同時,因為熱浪高溫及氣候變化導致乾旱,西班牙的葡萄園在本季度需要提前數星期開始收割作物。

英國的植物學家正在消失

美國植物學家 Elisabeth Schussler 和 James Wandersee,在 1998 年創造了「植物盲」(plant blindness)此術語,是指「無法看見或注意到身處環境中的植物」。儘管植物對全球氣候及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最近一些研究卻顯示,人們普遍接觸、認識的植物正減少,「自然素養」(nature literacy)愈趨貧乏;在英國,植物學更逐漸從大學課程中消失。

恢復海洋生態,在海中「植林」?

植林及野化是為了讓陸上動物有更多棲身之所,由此保持生態多樣化。事實上,海洋也需要植林,讓生物可在當中繁衍生息。據「衛報」報道,澳洲塔斯曼尼亞的巨型海帶森林本已將近消失,近年透過恢復工作,成功令海洋生物珍貴的棲息地得以再生。

科學家正阻止氣候暖化削弱農作物免疫力

「自然」雜誌發表最新科學研究,以名為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細長植物進行實驗,發現其細胞內含一種特定基因,令植物 —— 包括農作物 —— 的免疫力因氣溫上升而減弱,更易受病原體和害蟲攻擊。全球每年有多達 40% 的農作物因蟲患而造成約 3,000 億美元損失,但預計至 2050 年,全球糧食產量需增加 60% 以應付人口增長。科學家已成功讓擬南芥抵抗高溫危害,正研究是否也適用於其他農作物。

因氣候而消失的古羅馬「偉哥」

古羅馬人用古代羅盤草(silphium)製作香水、調味料,甚至壯陽藥。凱撒大帝更在其金庫中囤積超過半噸羅盤草,可見時人對其之熱愛。但不到一個世紀後,這種多用途草藥已不復見,近 2,000 年來人們不斷揣測其消失的原因,早前有研究人員就提出,羅盤草其實是人為造成氣候變化的首批受害者。

智利漸變為半沙漠地區,如何影響城市規劃?

天乾物燥,寸草難生,正是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寫照。當地經歷長達 10 年旱災,如今就連極為粗生的青草,也成為罕見的奢侈品。政府急忙解救,包括建城近 500 年來首次實行制水,地方機構和園藝師亦改以沙漠植物群佈置。與此同時,整座城市正在半沙漠氣候之中,轉向可持續規劃。

拯救發出惡臭的屍花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嘗試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以外種植又名「屍花」的大花草屬(Rafflesia)植物,但因其生長模式極為獨特,人工養殖一直未能成功。近十年,一位印尼植物學家經反復鑽研,終在植物園的花圃培植出這種會發出惡臭的大花,但長遠來說,臭花要存續仍然困難重重。

【Soul Monday】香口膠機變成拯救蜜蜂的良機

這個保育計劃,由笑話開始。受到德國喜劇演員 Oliver Tissot 將舊香口膠機改造成「自動笑話機」,只需投入硬幣、轉動旋鈕即可聽到經典德式笑話的事啟發,2019 年春季,生態園丁及可持續發展物管公司老闆 Sebastian Everding 聯絡了 Tissot 表達加入的意願。除了提供笑話之外,他更開始製作野花種子膠囊機,希望為正在消失的蜜蜂,重建理想的生活環境。

咖啡與其發源地:全球最後的野生咖啡樹林

一覺醒來,匆匆出門後,很多打工仔都會選擇到咖啡店買一杯熱咖啡提提神,才到辦公室展開新一天的工作。現時我們享用到的咖啡,大部分都屬於小果咖啡,又稱阿拉比卡(Arabica),發源於今天埃塞俄比亞一帶的森林,後來被歐洲殖民者發現,並帶到世界各地栽種。現時全球只剩下為數不多的野生咖啡森林,在氣候變化下危在旦夕。

多肉植物天堂,也是盜摘者的天堂

多肉植物憑著其厚實、「治癒」的外表,深得全球種植者的喜愛,他們更會著意收集不同奇珍怪狀的「肉肉」,但這種厚愛已漸漸影響到珍貴多肉植物的生存空間。據「衛報」專文報道,市場需求促使盜摘活動頻繁出現,再加上全球氣候危機,目前已威脅到南非北開普省理察斯維德(Richtersveld)的獨特多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