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人是否無聊,有人會從對方的工作與嗜好入手。不過,「無聊」有評定的標準嗎?一些令人覺得枯燥的職業或興趣,在部分人眼中可以有趣;人們對無聊本身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或會導致先入為主的偏見。早前發表在「性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PSPB)的研究表示,一旦被人定型為無聊,會帶來負面人際關係後果。
職業
|共34篇|
從古埃及說起:一段人類理髮史
2 月 22 日,香港政府決定延長和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將會關閉髮型屋至 4 月 20 日,令很多市民感到彷徨。大部分人只要一天活著,頭髮都會一直生長,理髮師也因此是世上最古老的職業,故事可以從古埃及說起。
日本電競專校湧現,培育職業選手
遊戲市場研究及分析公司 Newzoo 估計,全球電競市場規模在去年突破 10 億美元,2024 年更會超越 16 億美元。作為遊戲大國的日本,發展卻相對落後。想要急起直追,系統性培訓不可或缺。近年東北地區便陸續開設專門學校,全國首間電競高中亦於今春開課,從中孕育職業選手,以及相關人才。
錫蘭肉桂現工人斷層
肉桂在西方大致可分為「肉桂」(cassia cinnamon)與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錫蘭肉桂又稱「真肉桂」,價格更昂貴之餘,亦以香氣濃厚誘人、味道帶甜、質地柔軟而緊密的淺棕色棒身優勝。不過,佔全球錫蘭肉桂出產量約 9 成的斯里蘭卡,正缺少有經驗的剝肉桂皮工人。
陶傑:不如去英國揸貨車?
英國政府準備對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發出短暫工作簽證,招聘緊急重型貨車司機。很多人認為,若香港 BNO 持有人來到英國,找不到工作,可否開重型貨車應急?
【Soul Monday】突破傳統限制,阿富汗唯一女導遊
疫情摧毀全球旅遊業,很多人被迫另謀出路,忍痛放棄多年夢想。23 歲的 Fatima Haidari 卻在行內堅持至今,希望帶更多人欣賞家鄉的美景和遺跡,並以自身經歷激勵其他女性勇於活出自我。因為她是阿富汗這個封建保守的國度之中,首名且唯一的全職女導遊。
不讀商科選理科的年代
疫症出現 1 年以來,流行病學家不斷追蹤並預測病毒進程、生物化學家積極開發疫苗、醫護人員長期留守崗位,為病人作診斷、治療及護理。若論武肺大流行尚能為人們帶來甚麼好處,定必是疫情期間辛勤工作,且貢獻良多的科學家正影響著一眾學子未來的職業取向。著名物理學家 Brian Cox 甚至預測,流行病將創造出「新一代科學家」。
自動化與 AI 取代未來工作
2021 年伊始而武肺疫情持續,不少行業仍未能如常運作。即使疫情將來退去,工作、行業模式能否「如常」,又是另一回事。早在疫情爆發前,不少人已憂慮 AI 和工作自動化會取代人類職位;疫情大流行令技術變革步伐加速。英國「每日電訊報」就專文探討,未來有哪些工種職位容易受自動化影響。
古巴極權的技倆:斷人衣食
人如非家底豐厚,就要工作才能維持生計。專制政府要人屈服,其中一個做法就是斷人衣食。若果是店主,政府可以趕絕生意;專業人士的話,可能會被吊銷專業資格;如果是普通職員,可以以「開源節流」為由直接裁走。不同於像新加坡那種信奉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專制政權,古巴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當地的異見者可以面臨終生失業的命運。
雷厲風行的居家令:假防疫,真打壓?
過去 1 個月,緬甸疫情變得嚴峻,當局近日對最大城市仰光頒發居家令,禁止居民往來 44 個鎮區。警察、醫護及急救員等可獲豁免,但不包括傳媒工作者,他們變相遭到禁足。此舉令人質疑,政府假借防疫之名,打壓新聞自由。
武肺如何影響運動員表現?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 NBA 將於月底重新開賽,但近日再次有球員感染武漢肺炎,亦有球員基於健康考慮,決定於復賽後不會披甲上陣。而當地病例持續增加,總裁 Adam Silver 更不排除延遲復賽。疫情尚未完全受控,運動員有機會要在受感染的風險下重返賽場,使他們憂慮病毒會否帶來長遠的影響。
陶傑:一線生機
英國決定給予近 3 百萬港人 BNO 護照平權待遇。這套遊戲規則有很多微妙的細節。首先英國經濟不善,除非帶許多錢來投資,否則即使專業人士也覓職困難。
【短片】專訪食物造型師(下):修煉 40 年的最高追求
汪恩賜(Raymond)為香港第 1 代食物造型師,更是商業攝影界大師。能夠專注一門技藝四十餘年,他說多得香港的工業黃金時代。
曾詩敏:「運動員?浪費公帑啦!」你真的這樣認為嗎?
我有時會想,明明近年香港愈來愈多人喜歡運動,市場這塊餅大了,但怎麼跟體育相關的行業,進度還是起起伏伏。職業和嗜好層面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也不能否認,香港即使體育人口多了,惟跟發展出穩固的體育文化,中間還是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短片】專訪食物造型師(上):十小時功夫 留一幀色香味美
猛烈炭火下,如何保持牛扒的鮮嫩模樣?強光下,汽水如何能長期「冰凍」?要拍一張令人垂涎欲滴的廣告照,香港第 1 代食物造型師汪恩賜(Raymond)認為,加入自己的創意和美學最重要。從事攝影超過 40 年,現時 70 歲的他仍不斷求進步,鑽研炭、煙、火等效果。
【圖輯】前線之上
職業無分貴賤,但在疫症大流行下,每位謹守崗位、服務社會的人員,比任何時候都令人欽佩。他們身處世界不同角落,冒著感染病毒的風險,致力讓大眾在非常時期,盡量過些正常日子。口罩和護目鏡雖模糊了臉容,但這批站在抗疫前線的男女,全都有名有姓,還有各自的生活。
【Soul Monday】這工作,讓他脫胎換骨
44 歲的小野葉一,想過飛天也想過航海,結果卻一事無成,大學畢業以後,流落紅燈區還負上巨債。但是一場災害,令他想要從事「被人需要的工作」,輾轉之下成為一名特殊清潔工,專門到有人自殺、孤獨死等「凶宅」打掃整理。而當日叫小野脫胎換骨的,正是 9 年前的 311 東北大地震。
日本的士如何迎戰東京奧運?
車門自動打開後,坐上一塵不染的簇新座椅,西裝筆挺、禮儀周周的司機,問你目的地是哪…… 日本的士以高質素服務著稱,不似香港同業,輕則黑面重則拒載。不過,臨近奧運加上人口老化問題,東京的士司機短缺,有公司轉而招攬外國人入行。他們經過司機訓練營洗禮後,又能否延續日本的本土文化?
Gloria Chung:洗碗嗰個都 Noma 出身
我遇過很多大廚,他們都不約而同感嘆,現在的年輕大廚,每間米芝蓮餐廳都做一兩年,甚至幾個月,然後告訴投資者,我有多少個星級履歷,Marketer 和公關也覺得有賣點可以 sell,結果是吹捧了一班根基不穩固而又急於上位的廚師。
【香港文摘】晚年才開始夢想又怎樣:訪銀齡時裝設計師小蘭
不太懂得用科技、語帶一點鄉音、退休前是工廠工人,小蘭這一形象大概代表了香港為數不少的銀齡族。小蘭 1980 年從大陸移民過來,來了 38 年,壯年的青春默默灑了在這兒。來港前,小蘭在家鄉替人做衣服,最初用手縫,後來學懂用衣車,憑著天份與巧手,成為家鄉頗有名氣的裁縫:「我嗰時喺鄕下好出名㗎!好多人都搵我做衫,到現在他們仍穿著我以前替他們做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