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體育裁判嗎?

A+A-
圖片來源:James Williamson – AMA/Getty Images

無論是過去抑或現在,足球比賽總會出現種種爭議誤判,即使近年國際足協引進大量新技術,例如「視像助理裁判」系統(VAR)和門線技術以提高執法透明度,爭議依然存在。有科學家就幻想體育比賽可以行得更前,以人工智能取代裁判,消除爭議背後的人為因素。

早在 2018 年,英國未來學家皮亞臣(Ian Pearson)已揚言,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將會取代足球球證,因為人工智能不會犯上人為錯誤,而且能夠更有效率地作出決定。他認為在技術層面上,研發人工智能裁判並不困難,可以讓電腦程式反複分析球員在賽場上的實時影像,分析甚麼情況會構成犯規,例如當一位球員的手肘撞到另一位球員的頭部,電腦就會自動感應到。2017 年,皮亞臣又再聲稱到了 2045 年,足球機械人的球技會勝過美斯(Lionel Messi)。

提出以人工智能取代裁判,或者有其人道理據。有報道指出,裁判經常要在高壓環境工作,例如要面對球員投訴、球迷和媒體抨擊,有時候會演變成心理問題,而壓力又會反過來影響他們的執法水平,構成惡性循環。2020 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報道,英格蘭足球球證每 10 人就有 9 人受過言語欺凌。根據英格蘭足總同年發表的報告,當地大約每 4 名球證就有 1 名受情緒困擾,情況之嚴重,令足總要發佈專為球證而設的精神健康指引。

當然,撇除技術上是否可行,以人工智能在球場上執法也衍生出一些原則問題。球證除了要保持賽事之公正,也要兼顧比賽的流暢程度。有些職業運動例如籃球,十分講求身體對抗性。美國籃球巨星杜蘭特(Kevin Durant)質疑人工智能只會百分百按照球例辦事,那樣的話,很多普通身體碰撞都會被視為犯規,令球星們很容易六犯離場,屆時將大大影響球賽的可觀度。而人工智能難以像真人球證般與球員互動,處理投訴和安撫情緒。

美國體育數據學家魯斯爾(Patrick Lucey)接受「福布斯」(Forbes訪問時表示,結合人類和人工智能技術才是更加合理的方向。今屆世界盃就採用了嶄新的半自動越位偵測技術SAOT),透過人工智能鏡頭追蹤球以及球員的位置,以協助判定有沒有越位。新技術能夠比人類更準確地劃出越位線,從而減少人為失誤。與此同時,球證依然保留最終決定權,他們可以考慮越位的球員究竟有沒有參與進攻,又或者有沒有其他因素判定入球有效。

魯斯爾指出,球員追蹤技術的概念並不新穎,籃球賽事早在 20 年前就起用,不過隨著攝影技術進步,現時可以捕捉更高質素的影像,令到人工智能技術有更多可能。而魯斯爾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感到樂觀的同時,也強調一個簡單原則 —— 我們應該讓人類和電腦各自做他們擅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