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企業未擁抱 AI,職場大洗牌還未正式開始

A+A-
英國編劇與作家協會(WGGB)在 6 月 14 日舉行集會,聲援美國罷工的編劇,高舉反對 AI 取代作家的標語。 圖片來源:Vuk Valcic/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過去一年,大家開口閉口都是 AI,更瘋傳職場即將大洗牌,但世界始終未見一夜變天,關鍵可能是企業還未全面擁抱 AI 技術。「經濟學人」分析指,人類適應新科技總比想像中緩慢,除了部分大企業巨額投資及牽頭應用 AI,很多公司仍然態度審慎,意味著 AI 對職場的衝擊,可能是長年累月的漸進演變過程。

2010 年間不少嶄新科技產品面世,由平板電腦、4G 流動網絡、到 iOS 系統助理為代表的新形式 AI,但這些產品對經濟影響出奇地少。在這 10 年間,富裕國家的生產力增長,平均每年只有 1%,壓低平均工資。部分創新企業接受新技術,但更多公司不屑一顧,以致整體生產效率沒有多大提升,意味著技術進步與生活水平並非總是相輔相成的。

由 ChatGPT、Midjourney 到最新推出 Photoshop Beta 內置生成影像 AI,自互聯網技術推出以來,似乎再沒有其他技術如生成式 AI 那樣吸引全球普羅大眾,其中 ChatGPT 開放僅數天便吸納超過 100 萬用戶。不難想像,這項技術可以改善企業的生產力,而科創企業更大舉投資 AI。

以紐約和香港為基地的初創企業 Insilico Medicine 最近便宣告,首款 AI 設計藥物正進行人體臨床測試。不少投資者都嘗試提供獎勵給早期應用技術的企業,即使是看似不相干的公司同樣可能受惠。瑞銀集團(UBS)分析師認為,多家美國連鎖快餐店都可利用生成式 AI「減省人手、改善顧客體驗和推廣銷售」,如 Domino’s Pizza、Wendy’s 及麥當勞。自年初以來,標普 500 指數中,最熱衷於使用 AI 的企業正在拋離其他公司,其股價中位數上漲 11%。

3 分 1 小企沒有應用 AI 計劃

然而,要 AI 對整體經濟有實質影響,不能單靠個別企業牽頭,主流企業也要廣泛應用,但需給予時間緩衝。回顧 1990 年代初,有企業開始牽頭使用互聯網,但要等到 2000 年代末,才有 3 分 2 美國企業建立官方網站,意味著商界對新科技的吸納過程,往往比我們意料中漫長。

根據「經濟學人」分析,在標普 500 指數中,仍然有 70 家企業對 AI 不感興趣,其他數據亦不容樂觀。最近對美國及加拿大公司的調查指,有 3 分 1 小型企業沒有明確計劃明年嘗試生成式 AI 工具,部分數據甚至顯示,ChatGPT 與其他生成文字 AI 的使用率正在下跌,可能不少人試用後失去興趣,覺得這種工具不太適合自己。

經合組織(OECD)提出眾多辦法以提升 AI 應用度,由改善教育、增加商業投資、到競爭法改革。「經濟學人」卻認為,這些建議都很有用,但很難實踐。與此相反,企業之所以不知不覺間使用 AI,更可能是慣用的軟件及服務本身增添 AI 功能,譬如上文提到 Photoshop 添置的影像生成 AI,又或者 Microsoft 與 Google 爭相在瀏覽器添置文字生成 AI 工具

事實上,很多公司一般都會採用不同的軟件和服務,有部分技術可能是落後數年甚至 10 多年,更新系統的過程可以相當昂貴、複雜和痛苦。以外國為例,政府管理或嚴格監管的行業,如醫療保健、教育和建築業,老闆與工會對新技術都比較抗拒,擔心很多職位因此而流失。由此觀之,AI 確實掀起了新的工業革命,但不要想像世界一夜變天,在新技術席捲職場之前,還是有緩衝期讓我們慢慢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