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之前,曾經與中國官方會面示好,輿論因此認為塔利班上台將有利中國。「外交政策」雜誌報道卻提醒,兩國接壤的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為昔日絲綢之路重要路段,可直達阿富汗的心臟地帶,但這段地勢狹長險要的地帶,卻可成種族衝突與恐怖分子溫床,當地局勢的安穩才是中國利益的關鍵。
獨立研究員兼記者 Sam Dunning 報道指出,瓦罕走廊東西長約 350 公里,以高原地勢為主,與中國接壤邊界只有約 75 公里左右,通過瓦赫吉爾山口(Wakhjir Pass)接通新疆;北鄰的塔吉克「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Gorno-Badakhshan),在 1990 年代曾經爆發內戰;南鄰是巴基斯坦及存在領土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
如此險要走廊地帶,為 1895 年英俄談判所建立,名義上由喀布爾政府管轄,實際為當年兩大帝國的緩衝區。這裡又曾是古代絲綢之路重要段落,中部小村 Sarhad-e Broghil 附近的堡壘遺跡,是唐朝與吐蕃軍隊短兵相接的戰場;此處還有豐富佛教文化遺產,西部噴赤河(Panj)氾濫平原矗立的廢棄佛塔,為昔日唐三藏取西經的中途站;在這個現今信奉伊斯蘭遜尼派為主的國家,瓦罕人偏偏信奉什葉派分支伊斯瑪儀派(Isma’ilism)居多,為少數派當中的邊緣異類。
雖然伊斯瑪儀派與伊朗同屬什葉派,教徒卻奉以先知後裔自居的億萬富翁阿迦汗四世(Aga Khan IV)為精神領袖。阿迦汗四世本人遠居摩納哥,名下機構則活躍於瓦罕走廊,多年來大舉投資基建、發展旅遊業和教育,而且推動地區經濟擺脫對鴉片種植業的依賴。奈何這些短暫的投資成果,恐怕會在短期內化為烏有。
在 7 月初,塔利班象徵式接管瓦罕走廊,過程只駕駛著 4 輪汽車,而未見明顯反抗勢力,地方領袖反而與塔利班代表會面。曾經居住當地的美國學者 Suzanne Levi-Sanchez 指出,雖然塔利班為遜尼派原教旨主義者,但部分信奉什葉派的當地人卻與塔利班關係曖昧,少數更為聖戰士家庭,數十年前參與抵抗蘇聯入侵,如今很多都加入成為塔利班的地方領袖。這種結盟關係能否長久還是未知之數,但塔利班回朝肯定對當地婦孺侵害最大,有些持續 10 年的教育計劃已經中斷。
跨境的種族分佈與複雜的地緣政治,同樣威脅當地局勢穩定。最近有消息傳出,瓦罕走廊有 200 多名吉爾吉斯人與瓦罕牧羊人一度逃難到塔吉克,但基於不明原因,大部分人最終折返。塔吉克官方未有解釋,但 Dunning 推測,背後牽涉塔吉克與吉爾吉斯的緊張關係,兩國在 5 月曾因資源分配爆發流血衝突,或導致塔吉克決意驅逐入境避難的吉爾吉斯人。
試圖扶植親中地區勢力
對於中國而言,危機四伏的瓦罕走廊好比一把雙面刃,只要局勢穩定便可建設為直達阿富汗心臟的貿易通道,一旦局勢不穩便可威脅接壤的新疆與國家穩定,中國官方過去便指控,有加入塔利班的維吾爾人經瓦罕走廊潛入新疆。
與此相對,阿富汗則不時有情報指稱,中國國安人員自 2000 年代末經常進出瓦罕走廊,甚至受到阿富汗部隊跟蹤,但中國始終否認在瓦罕進行「軍事行動」,亦否認在毗鄰的塔吉克地區設置軍事基地。同時有資料顯示,中國大約在 2012 年開始為瓦罕地方領袖子女,提供留學中國的獎學金,被指試圖扶植親中地區勢力。
然而,前阿富汗政府始終與中國保持距離。中國作為主導中亞的經濟力量,部分國家已經對中國產生經濟依賴,譬如塔吉克大部分進口商品與投資都是依靠中國,相對而言,中國在阿富汗卻未能如魚得水。中國財團贏得阿富汗 Mes Aynak 的大型銅礦項目,但計劃最終被擱置多年;在多個開發計劃當中,中資都扮演承辦商角色,背後資金以其他國際投資者居多。
隨著中國與巴基斯坦關係日益緊密,既透過「一帶一路」投資巴基斯坦港口,又保養連接新疆與印度洋的喀喇昆侖公路,以致外界關注中國會否開發瓦罕走廊。2019 年阿富汗政府在瓦罕走廊鋪設新公路,以接通瓦赫吉爾山口,其中大部分路段僅用碎石鋪砌,有關工程的資金來源眾說紛紜,但始終沒有可靠消息證明是中國投資。然而,隨著塔利班上台,外資陸續撤走,相信中資將有條件取而代之。
在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大部分地區前,其領袖曾經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當時王毅要求塔利班與疆獨組織「劃清界線」,並得到對方口頭答允,不會讓阿富汗威脅中國安全。塔利班發言人 Suhail Shaheen 早前亦接受訪問稱,中國為阿富汗最主要投資者,有必要與中國展開談判,又歡迎中國投資阿富汗以協助重建,塔利班則保證中國人在當地安全。
通過與塔利班新政府高層的友好關係,相信中國定當把瓦罕走廊視作投資重點,說不定還會在這個絲綢之路遺址上,以「新絲路」之名進行經濟建設。但塔利班作為鬆散的政治武裝聯盟,其領袖能否穩住旗下的地方武裝,與瓦罕地區的什葉派聯盟能否持續,多個不穩定因素下,對中方的承諾始終沒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