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

|共90篇|

狼的恩人:軍事基地成庇護所

自從 2001 年再度發現狼崽,德國隨即成立了專門監控野狼的研究院 LUPUS,專家 Ilka Reinhardt 稱,鑑於德國的公路和人口密集程度,野生棲息地之零碎分佈,有關數字實在令人欣慰,可見狼群有高度的適應力:狼群並不需要完全野生的環境,在接近人類生活空間的地方,只要有足夠的獵物和安全的棲息地,便能繁衍。

唐明:舊不如新,新不如仿舊

濟南老火車站建於 1904 年,出自德國建築師的設計,後來當地人回憶,因為德國建造工程精良,用材上好,所以清拆的時候極為費力。反對的人問:如果原有的火車站太小,不夠用的話,還有拓建、分流等其他選擇,為甚麼一定要拆?於是,「領導」發話,一錘定音:因為這是列強侵華的象徵,看著不舒服,拆了以後再建一個更好的,話咁易,「難道中國人造的,還比不上殖民者造的?」

外表醜陋,有損市容,應否受到保育?

具有獨特風格的歷史建築,在拆卸重建與維護之間,一直是全球保育人士對抗大型發展商的爭戰目標。但如果它並不是舉頭望而生敬的寺廟,或氣派不凡的餐廳,而是奇貌不揚、樸實不華,甚至破舊失修,成為國民側目的貧民窟或罪犯窩藏之所,當歷史建築有損市容,是否不再值得留下?

頹垣敗瓦夏灣拿:傾頹中的歷史名城

古巴首都夏灣拿(Havana)以老舊斑駁的建築而聞名,有如把時間凝固在上世紀 50 年代,其中混雜巴洛克、新古典到 Art Deco 風格,使舊城得以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雖然夏灣拿政府曾因為復修舊城的努力,贏得多個國際獎項,但進度遠遠趕不上舊建築的破落速度,以致倒塌事故時有發生,造成人命傷亡。

鄭立:高立的未來世界 —— 一個軍警開槍甚麼都打不中的世界

「高立的未來世界」這作品,一看就知道,故事背後的訊息應該是環保保育甚麼的。談起環保,我們一般想到的是,綠色生活,再生能源之類的卡通片吧? 即是核子的、工業的就是邪惡的;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天然食物甚麼的則是正義的。但對我來說,最深刻的部分倒跟環保寓言無關,而是這一段……

界定亞種數目,可救瀕危老虎?

老虎雖是百獸之王,但全球野生老虎總數只有不足 4,000 頭,屬瀕危物種。從沙漠到叢林,老虎棲息地分佈廣泛,亦因此演化出不同的亞種。但一直以來,科學家對老虎究竟有為多少亞種一直爭論。近日,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發表研究報告,列出老虎的 6 個亞種。領導研究的羅述金博士期望,藉著遺傳學對老虎的分析,有助更好地拯救所有老虎。

尼爾:敞開心,去看見我們願意注意的事物

The Cove 觸動人心之處,是主角 Richard O’Barry的故事:從青年時已開始與海豚有很深的情感聯繫,曾任海豚訓練師,與他有深刻情感連結的海豚被冠以人類的名字,後來他的海豚朋友 Kathy 在被囚禁的環境之中,在他的懷裡死亡,喚醒了他的良知,因而決定不再繼續站在迫害者的一方,投身及推動拯救海豚的行動。

獅子哀歌:生前當活靶,死後再做壯陽藥

打擊跨國狩獵野生動物的衛道之聲漸高,不過,根據南非近日公佈的一項報告,或令一眾保育人士倍感挫敗。南非環境事務部去年批出的獅子骨架總數高達 1,500 隻,幾乎是前年輸出配額 800 隻的一倍。專家認為,獅子骨交易趨升,助長了南非境內的狩獵或「困獵」風氣。而這些骸骨主要會被運到亞洲市場,用作製造一些並無科學考據,療效成疑但擁有龐大轉售價值的傳統補品,例如壯陽藥。基本上,一隻南非獅子從出生到死亡以至骸骨被販賣,都可能不曾有過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而是生活在鐵柵之中,成為人類一環接一環商業活動的消費品。

奈良鹿的慢性營養失調

香港人愛去奈良公園,多是因為園內逾千隻鹿。牠們雖是野生,卻不怎麼怕人,任遊客觸摸合照。若然餵牠們吃鹿餅,有時候還會點頭像是道謝。然而,有得吃不代表吃得夠。對日本林業素有研究的傳媒人田中淳夫指出,這些「餅」來張口的奈良鹿看似健康,甚至會反過來追趕人類,原來正陷入慢性營養不良的危機。

飼養熊貓浪費保育資源,讓其自然滅亡更佳 ?

作為中國重量級國寶,熊貓在過去一個世紀,經常被視為外交親善大使,而且造型可愛,必然成為各地動物園的吉祥物。同時,由於熊貓數量稀少,在 60 年代已被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標誌。保育熊貓看來毋庸置疑,但逐漸有專家持相反看法,建議人類不應過度干預熊貓的生態發展,或者,讓他們自然滅亡才是最好的做法。

石 Sir:英國人的母語

儘管英國有不同地區語言,而就算英語亦口音繁多,但英國政府不但沒有打算消除各種地區語言,反而著力保育,例如英國政府資助威爾斯在學校教導威爾斯語,在民間推動威爾斯語文學等。據說有個很厲害的國家,歷史要比歐美國家悠長得多,卻要逼其國民接受自己的母語次人一等,念兹在兹要消滅國家內其他歷史源遠流長的語言。一個國家以自殘自己歷史文化為任,真不知厲害在哪裡。

中國華麗轉身禁售象牙,歐盟和日本呢?

中國一直是其一世界最主要的象牙市場。非洲大象遭偷獵,首先要找人算賬的話,必然想起中國。2016 年 12 月,中國政府宣佈了一項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在 2017 年之後,全面禁售象牙。中國「華麗轉身」,現在保育壓力便落在歐盟和日本身上。

歐洲「狼來了」:保護還是捕殺好?

狼近年在歐洲又再崛起。比利時是歐洲最後一個不見狼蹤的大陸國家。去年冬天,牠們終於重新征服了比利時。狼在 1992 年從意大利穿越阿爾卑斯山脈到法國,在本世紀之交從波蘭進入德國,又回到人口密集的地區。歐洲許多地區的人,已沒有曾經和狼共存的記憶。專家指,德國的狼群正在成指數增長,並擴散到盧森堡,荷蘭和丹麥。丹麥在去年春天,在 200 年後再發現首個狼群的蹤影。

最需要保護的物種

當世界步入第六度物種大滅絕(The Sixth Extinction),生態多樣性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不過對於物種保育,大眾往往只知愈多愈好。「自然」科學期刊近日一篇研究調查全球 1 萬多種物種保育狀況,提出除了數目,當局更應考慮該物種在演化軌跡上的獨特性,按此加強部分地區與物種的保育,便能大幅增加生態多樣性。生物學研究中,有些動物確實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停挖 5000 年古城,因「現代文明太危險」

被視為古印度文明代表的巴基斯坦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又名死亡之丘,是全球其中一個最早期的重要古城,考古學家相信這個來自 5,000 年前青銅時代的老都會能更進一步揭開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面紗。然而他們決定不再挖掘,任它繼續長存地下,因為現代文明實在太危險。

文明旅遊:來自遊客的悔過書

當中國大媽還在正氣凜然地指責同鄉旅遊時不應擅取人家一草一木,博得全體網民一致讚好時,一班昔日遊客陸續為做過順手牽羊的事告解懺悔,雙手奉還當初擅取之物。美國化石森林國家公園,一處被公園管理員慣稱「良心塚」的石堆,就是這些遊客突然良心發現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