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共84篇|

紀錄真實的記者,也有心理健康風險

在示威者、醫護人員、警察以外,記者一直在集會現場用鏡頭和文字作紀錄,並起監察作用。當衝突發生時,有人流血受傷,目睹一切 ,精神必定受到衝擊。更甚是在近日示威中,記者已穿上表示身份的黃色反光衣,但仍遭到警察無理暴力對待。可想而知記者朋友工作時,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不過,對於傳媒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仍是鮮有人關注。

面對體制專橫,俄羅斯媒體如何小勝一仗?

早前俄羅斯警方指控偵查記者戈盧諾夫(Ivan Golunov)藏毒,記者堅稱俄羅斯警方想栽贓嫁禍。最終警方迅速撤銷指控,解除軟禁措施,更有警方高層要為此事負責。能令當局退縮的原因,除了公眾強烈抗議之外,據「德國之聲」(DW)報道,這可以歸功於當地傳媒的團結力量。

無畏無懼

“Only when we are no longer afraid do we begin to live.”
— Dorothy Thompson, American journalist

直到我們不再害怕時,我們才真正開始生活。
— 多洛斯.湯遜(美國記者)

Gloria Chung:飲食記者應該跟大廚做朋友嗎?寫在亞洲 50 大之前

這個年頭,集郵的人實在太多。多得社交媒體,和大廚攬頭攬頸,拍個照就是朋友,再來個飛吻就是 BFF,上載得多,別人也真的相信,嘩,所有名廚都是你的朋友呢!我就親眼見證過,明明在 Facebook 看似很友好的大廚和傳媒,現實是大廚討厭死那位傳媒了。傳媒跟大廚成了好朋友,結果只有兩個字:偏頗。

異見記者失蹤:伊斯坦堡還是中東流亡者天堂嗎?

沙特記者 Jamal Khashoggi 日前於伊斯坦堡人間蒸發,懷疑已遭殺害,視他為眼中釘的沙特王儲,則被指為幕後黑手。雖然 Khashoggi「自我流放」的定居地為美國,但像他這樣來自中東的異見人士和流亡分子,多年來湧至這座土耳其最大城市。如今 Khashoggi 失蹤,對於這些「有國歸不得」的人,此事構成多大威脅?

Gloria Chung:記者的「免費午餐」

飲食記者吃餐飯,旅遊記者得到的是一趟旅程,但這是出差,不是歎世界,你試過去旅行,6 點起身,7 點出發,走了 10 個景點,拍了 1,000 張相,回到酒店還要繼續寫稿、執相、安排明天和下個旅程嗎?每項工作都是有付出的,未做過别人的崗位,切勿隨便抹煞別人的努力,沒有甚麼不勞而獲的,如果你覺得記者「免費」吃飯、旅遊,很過癮,不妨來試試,看看怎樣低薪、超時、高壓,説到底也是打工仔。

死刑的見證人:一名目擊逾 400 次處決的記者

45 年來,美聯社記者 Michael Graczyk 從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 見證並報道處決死囚的過程,至今經歷超過 400 次。與窮兇極惡的犯人會面,還要親眼看著他們掙扎、絕望然後氣絕身亡,心理壓力之大,外人難以想像。但他在上月退休以後,仍以自由工作者身份留任此職。這是膽大包天抑或正義過人?Graczyk 卻說:「我的工作只是說故事而已。」

兩名記者,拉不倒貪污議員下台的啟示

媒體通常被形容為用採訪與傳播的力量,扮演監察政府、反映公眾意見的角色。以小勝大、用攝影機和紙筆改善社會情況,或者是大部分媒體工作者的理想。在 2015 至 2016 年,日本富山縣就有一間蚊型電視台 Tulip-TV,新聞組幾名記者刀仔鋸大樹,揭發富山市議會的貪污,最終導致轟動全國的 14 名議員請辭事件。

Live Norish:童話國度的潛艇兇殺案

Køge Bay 的夏天本應充斥著金髮碧眼的泳客,但今天卻堆滿了記者、電視台工作人員及警察。翌日丹麥各大電視台及新聞報紙都以頭條報道 Køge Bay 發現一具頭與四肢都被刻意砍掉的女性軀體,警方經調查後證實遭斷頭及切斷四肢,變成「人彘」的身軀屬失蹤著名瑞典女記者 Kim Wall。相信她被殺害的現場屬發明家 Peter Madsen 第 3 艘自製潛艇「UC3 Nautilus」。這位曾單人匹馬到北韓和海地等國家採訪的記者,卻在相對較文明現代的鄰國丹麥被殺,令人關注記者人身安全的問題。

記者的真諦:設法患上精神病的娜麗.布萊

無論是恐怖遊戲 Outlast 裡的記者,抑或是「不赦島」裡的里安納度,關於潛入精神病院意圖揭發黑暗內幕的劇情比比皆是。但走鋼線走得最徹底的,非娜麗.布萊(Nellie Bly)莫屬:為揭發真相,她不惜裝瘋扮傻,設法讓自己以病人的身分被關進位於島上的精神病院。

亢泰:向言論自由挑撥的下場

前些日子有一個英國記者被捧為言論自由的先鋒,因為他公然宣揚極右言論,顛倒黑白,企圖恢復納粹和法西斯的理論。這個年輕的記者名叫 Milo Yiannopoulos,是美國新上任總統的崇拜者,他公開叫杜林普「大大」。左一個「杜林普大大」,右一個「杜林普大大」的叫喊,令人作嘔。他把宣揚自由的人、有色人種,以及爭取婦女權利的人等等都說成是「壓迫者」,而把種族偏見的言論說成是一種「對壓迫者的反抗呼聲」。

【斜號族】陳珍妮:多項職業如股票對沖

新年前夕,三年前還在政府新聞處朝九晚六的陳珍妮,這天不受僱於任何一間公司,午後跟合作伙伴開會,然後在中環的咖啡廳與我見面,遞上的名片印上六種身份:雙語司儀、節目主持、巿場推廣、撰稿員、翻譯、語言訓練,她說,訪問後還要再趕到九龍開班教語文課。奔波忙碌,身份日日變,「我無諗過會變成咁的」。

陶傑:悼賀靈葦

外國記者協會舉行英國世紀名女記者賀靈葦 (Clare Hollingworth )的追思會。1939 年,她全球獨家率先報導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後又獨家報導英國蘇聯間諜金費比逃亡。越戰期間她是戰地記者,其後定居香港,一直是英國每日電訊報駐遠東的外交記者。

五問日本黑社會

關於日本黑道,小說電視劇電影甚至漫畫都描寫不少。虛構故事愈多,反而令人浮想聯翩。由 1990 年開始專攻黑社會的朝日新聞記者緒方健二,近日便與大學生對談,根據二十多年的採訪,披露日本黑社會鮮為人知的內幕。

宣明會:誰可理解的人道救援工作

1996 年我首次接受宣明會的委派進入盧旺達,旅程中我看到更多恐怖不公的事情,但我也看到一絲曙光。宣明會在應對人們的即時需求的同時,將重點放在和平與復和上。點滴匯川,寬恕和悔改在盧旺達全國伸展。

陳蕾:小人物大故事

HONY 由街頭眾生相,演變出訪問難民、囚犯等個系列,Brandon 更親自飛往土耳其及約旦訪問準備前往美國的 12 個敍利亞家庭。HONY 在過去 6 年內於社交網站累積近 2,000 萬追隨者,再次證明小人物的號召力絕對不遜於名流政客。

書摘:異鄉女子—擺脫人販子蹂躪的童妓

自淫窟救出的女孩大多會搬進復康中心或收容所一段日子,一是安排她們回家需時,二是接受心理輔導或處方精神藥物,治療創傷後遺。由於受害人大多來自思想守舊的農村,她們雖然萬分期待與家人重逢,但又對墮落風塵一事羞於啟齒,故對經歷守口如瓶,鬱結出情緒病。不少人亦會患上嚴重失憶或精神錯亂,永久失去對別人的信任或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