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真諦:設法患上精神病的娜麗.布萊

A+A-
娜麗.布萊 圖片來源:thoughtco.com

關於潛入精神病院,祈望揭發黑暗內幕的劇情比比皆是。但走鋼線走得最徹底的,非娜麗.布萊(Nellie Bly)莫屬:為揭發真相,她不惜裝瘋扮傻,設法讓自己以病人的身分被關進位於島上的精神病院。

由沒有標點符號的匿名信開始

於 1885 年,匹茲堡最著名的專欄作家之一伊拉斯謨.威爾遜(Erasmus Wilson) 撰寫了一篇名為 What Girls Are Good For 的文章,內容主要指女人除了處理家務瑣事以外毫無用處。年輕的布萊--本名科克倫(Elizabeth Jane Cochran)--讀後大怒,作為女性的她深知很多女人根本沒有選擇工作的權利,一怒之下針對文章寫了一封回信。因為布萊沒有接受過正式教育,信中的文法運用欠佳,甚至沒有標點符號。但收到信件的總編佐治.麥登(George Madden)卻獨具慧眼,在一個教育水平低的女孩背後,他更看到一個新聞界人才。他在星期日的報刊裡刊登了一則廣告,要求與她會面。布萊在隔天便獲聘用,並開始就匹茲堡的女性勞工的工作環境、貧民窟的生活等題材著手撰寫報道。

事業跌到谷底 精神病院是曙光

布萊因多次報道血汗工廠、貪污、民生問題等敏感題材而被調到時裝版。為了逃離安排,布萊前往紐約尋找新機會。不幸是事與願違,失業數月,布萊終究沒有找到工作,情急下疏通人脈,登門會見 New York World 的總編,請纓到歐洲去然後乘搭最低票價的艙位(steerage)回來,就船上的狀況及到美國去的移民作報道。總編拒絕了她的方案,提出另一個建議:扮作患上精神病,設法讓人把自己關進布拉克威爾島(Blackwell Island)的精神病院裡去。

布萊對著鏡子練習瘋狂的神情。 圖片來源:Ten Days in a Madhouse

布萊開始在鏡子前練習扮鬼臉和作出各種詭異神情。她沒有衝到大街上做出瘋狂的舉措,而是決定採取漸層式方法。她先到一所女工宿舍借宿,並表現得非常疑神疑鬼,誑言自己不知自己是誰,又指覺得所有人都很可怕,讓女工都不敢和她同房入睡。隔天,舍監將布萊送到當地的法院作評估,仁慈的法官建議讓布萊到醫院去作檢查。醫護人院很快被她的表現說服,認為她是真的患有癔症(Hysteria),並將她轉送到最後目的地——布拉克威爾島。

成功進入精神病院後,布萊體會盡所有精神病人所接受的非人道待遇:被毫無人性的護士用冰水搓澡,沒有衣服所以只能赤裸入睡,晚餐只有麵包和味道像鏽水的淡茶。一個病人更在洗澡時被醫護人員毆打,到天明便死去。被解救出來後,布萊把經歷寫成書,名為 Ten Days in a Mad-House,一出版便引起極大迴響,輿論壓力令紐約市政府撥出 100 萬美元以資改革之用。

具冒險精神的布萊充分利用媒體的威力推動社會改革,也許方稱得上是真正的記者,也是隱匿身分採訪(stunt journalism)的先驅之一。她的故事與現今許多既沒膽量亦無風骨的所謂「記者」相比,實在是令人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