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暖化…… 是誰殺死了精子?

A+A-
圖片來源:Carolina K. Smith MD/Shutterstock

研究顯示,1973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多地男性精子濃度從每毫升 1.012 億,跌至每毫升 4,900 萬,降幅達 51.6%;同期精子總數亦由 3.357 億下降 62.3% 至 1.266 億。學者擔心,精子質量持續下跌,會降低繁殖能力。但為何精子質量愈來愈差,甚至已影響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污染也許是原因之一。

在期刊「人類生殖醫學前沿」(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發表這份研究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流行病學教授 Hagai Levine 提醒,精子數量與生育可能密切相關。儘管精子數量多不一定就等於受孕概率高,但精子濃度低於每毫升 4,000 萬的界線時,受孕概率就會迅速下降,「你就會開始察覺生育問題」。惟 2018 年男性精子濃度已降至每毫升 4,900 萬,顯示危機愈趨接近;Levine 的研究更指出,精子數量平均每年下降 1.2%,2000 年起更加速至每年 2.6% 以上。

Levine 坦言,精子質量下降已成為一場未知可否逆轉的公共衛生危機。而情況愈來愈嚴峻,可能是表觀遺傳(epigenetic)變化所致,即由遺傳密碼(genetic code)以外的因素 —— 環境或生活方式導致基因運作方式改變。表觀遺傳學本身仍有爭議,有人質疑此論只是為了解釋過去缺失的答案,但近年也有其他研究指表觀遺傳可能影響精子變化以及男性不育問題。Levine 就指:「有跡象表明表觀遺傳可能會在幾代人之間累積。」

英國諾定咸大學獸醫與科學學院講師 Rebecca Blanchard,正研究家居環境中的化學物質,會否影響男性生殖健康。Blanchard 的研究以狗和人為對象,她解釋:「狗跟人共享環境,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家庭、接觸到同樣的化學污染物。看一隻狗,就能知道人類身上發生甚麼事。」Blanchard 集中檢視於塑膠、阻燃劑和一般家居用品中能找到的化學物質,當中部分化學品經已被禁用,但仍殘留在環境或舊物之中。

她的結論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塑膠、家中常備藥品、空氣和食物鏈中的化學物質會損害生育能力。「我們發現人和狗的精子活動能力都降低了。精子 DNA 碎片化(Sperm DNA fragmentation)有所增加。」精子 DNA 碎片化意味著精子攜帶的遺傳物質受損或斷裂,影響的範圍更超出成孕與否。Blanchard 表示,精子 DNA 碎片化水平增加,會同時增加早期流產的風險。氣候變化也可能對生育構成阻礙。多項動物研究表明,精子特別容易受溫度升高影響,熱浪除了可破壞昆蟲精子,同樣能在人類身上起類似作用。去年另一項研究發現,全球暖化或在炎熱的環境中工作,環境溫度過高,有損精子質量。

精子質量和生育能力下降的原因眾多,當中包括年齡。假如真的因精子問題而難以生育,或者需要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等體外受精技術輔助,惟價格未必人人負擔得起。男性若想要提升自己的精子質量,多運動鍛煉、健康飲食,皆是毋庸置疑的法門。此外,Blanchard 建議選擇有機食品,以及遠離含雙酚 A 的塑膠製品,因為雙酚 A 是一種與同時造成男女性生育問題的化學物質。在這精子質量下跌的大潮流下,個人而言還是「有一些小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