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共86篇|

為了保護私隱,上網該用 IE、Firefox?

Google 的網絡瀏覽器 Chrome,以更快的速度及個人化服務 ,取代當年的瀏覽器代名詞 Internet Explorer(IE),成為最多人選用的瀏覽器,近年卻因牽涉私隱問題,為人詬病。弊病提供新機會予其他公司,令老牌瀏覽器 IE 及 Firefox 等重新以私隱為先作招徠,再次吸引用戶。

阻擋濫用人臉辨識?道阻且長

三藩市議會禁止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辨識,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因而反駁,是次立例作用有限。一般人(被)使用人臉辨識,甚少是因為受到警方監控,更多是出於非政府機構,例如學生的監控鏡頭,或是店舖向顧客展示指定廣告。這些用途同樣存在誤認及歧視風險,但要完全禁止私人機構採用人臉辨識,幾乎沒可能。

如何防禦網絡攻擊,又不會犧牲網絡自由?

全球網絡攻防戰近年愈趨白熱,民主國家逐漸意識到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場,根本無法保護其公民與企業安全,但對網絡活動草木皆兵,又恐怕扼殺網絡開放自由,淪為監控網絡的極權國家。究竟要如何避免顧此失彼?有智庫組織研究員撰文,建議大家向英國取經。

沒發佈的文字和相片,其實無法徹底刪除?

誰都試過一時衝動,在社交平台或網誌發帖,隨後又覺不太妥當,於是放棄發佈或是刪了帖子。你以為棄了刪了,內容就會煙消雲散,但其實並未消失於世。「華盛頓郵報」報道,很多網站會把輸入中或已發佈的內容,自動儲存起來。你作為原作者,無法修改亦無法毀掉,甚至不到網站坦承相告,你根本不會知道。

Google 如何在非洲低成本鋪設網絡?

據彭博社引述 Internet World Stats 數據指,世界人口平均能接觸互聯網的比例為 54.4%,在歐洲發達國家,比例更高達 85.7%,相對而言,非洲的互聯網普及率僅 35.2%。歷年來,許多科技公司為開拓新市場,都嘗試發展非洲落後農村社會的互聯網技術,可惜大多數鎩羽而歸。從近年新興的無人機技術,以至人造衛星,都面對著技術問題,難以付諸實行。要在非洲鋪設快速而範圍廣闊的互聯網,實際上並不容易,但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似乎已找到一個既簡單而可靠,相對低成本和低技術的解決方案:利用氣球。

Netflix 致勝之道:做你心裡的蛔蟲

10 年前追劇,尚要每晚準時趕回家中,等電視台逐集播給你看。但現在有了自選影像服務(Video On Demand,VOD),看甚麼、何時看、哪裡看、怎樣看,全由觀眾自己決定。然而 VOD 服務這麼多,專注於影視娛樂的 Netflix,如何在全球吸引過億訂戶,並跟業務多元化的 Amazon 和迪士尼分庭伉禮?除了節目質量,其實數據也是關鍵。怎樣從中揣摩訂戶喜好,成為他們心裡的蛔蟲,成為 Netflix 的致勝之道。

由一出生開始,就已成為數據的一部分

現時人人、事事皆可成數據,生活中盡是收集個人數據的工具,孩子更是一出世就已被數據化,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媒體及傳訊教授 Sonia Livingstone 描述現今的兒童是「社會這個大礦井中的金絲雀」,語帶相關,既指他們一舉一動都受到監控,同時意味著這是個不祥的徵兆,但卻似乎仍未有人思考大量收集兒童數據會帶來的後果。

白宮狠批「社會主義」,北歐也比不上美國?

屬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的「經濟顧問委員會」,日前發表一份以「社會主義之機會成本」為題、長達 72 頁的報告,狠批社會主義制度,試圖以歷史和經濟數據證明,社會主義會扼殺經濟發展。數據難以造假,但如何「採櫻桃」和鋪陳數字則能導出不同的結論。

Netflix 改變了電視形式,更改變了使用數據習慣

Netflix 改變了電視生態,令影片可以無縫銜接地在不同電子產品上播放,而且沒有廣告,觀眾由公司回到家中可以一氣呵成看完影片,再加上懂得利用大數據,掌握觀眾喜好,其用戶數由 2011 年的 2,300 萬,到現在已超過 1.3 億。不過,觀賞或下載影片,不免會用到大量數據,最近有研究指出,單是串流影片已佔超過一半的數據用量。而在影片變成數據使用主流的同時,電玩遊戲也成為新趨勢。

古人命不長,現代科技真的推延了人類大限?

科技使人進步,甚至讓人類高估了自身的物種界限。現代人普遍相信,隨著醫學和藥物進步,社會生活水平提高,更優厚的居住環境下,人類的平均壽命必然比過去大幅提高,有科學家更揚言,人類的壽命界限可以無止境地增加。然而,歷史的真相是,先進科技或許從沒提高過人類的壽命上限,一切只是基於錯誤假設的美麗想像。

dele 以外:日本「電子遺物」實況

日劇 dele 雖以電子遺物為題,內裡還是一套懸疑偵探劇,找出藏在遺物裡的心思和人情。那些竊聽錄音、貪污罪證或是出軌照片,觀眾未必會有,但是死後不願曝光的東西,相信也總有一兩件。 自己若真突然喪生,留下手機電腦的資料、社交媒體的發帖、網上銀行的帳戶等,這些電子遺物在日本社會,又會怎樣收場?

監控中的國民:隨新車附送追蹤晶片

繼嚴密的網絡言論審查到有如「天網」的人臉辨識系統,中國政府正準備將全國監控系統升級,由 7 月起,將實施新的「機動車電子標識安全技術要求」,於汽車擋風玻璃上安裝無線射頻辨識晶片(RFID),或成為另一張強大的車輛追蹤「天網」。中國政府數月前才推出「社會信用制度」,可以想像,當 RFID 系統於全國普及後,「低端人口」可能會連公路的使用權也被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