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狠批「社會主義」,北歐也比不上美國?

A+A-
報告多次提到獨立派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全民醫保主張,宣稱全民醫保將要讓美國稅率大幅增加,並拖累美國經濟發展。 圖片來源:路透社

屬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的「經濟顧問委員會」,日前發表一份以「社會主義之機會成本(The Opportunity Costs of Socialism)」為題、長達 72 頁的報告,狠批社會主義制度,試圖以歷史和經濟數據證明,社會主義會扼殺經濟發展。報告估計,如果用委內瑞拉等高度社會主義政策取代美國的政策,長遠美國實際國民生產總值(GDP)將至少降低 40%。

報告指出,如要加稅來提供如歐洲或北歐形式的社會醫療制度,美國的實際 GDP 將會下降 9%,因為高稅率將會降低提供生產要素的意欲。摘要結論稱,證據表明單一政府支付醫療開支的生產力和效能差劣,儘管健康保險傘下的人口增多,但「全民醫保」將減少人們短期和長期的壽命和健康。

採櫻桃遊戲

數據難以造假,但如何「採櫻桃」和鋪陳數字則能導出不同的結論。經濟顧問委員會為美國總統提供學術性的經濟顧問意見,儘管意識型態和執政黨一致,但也應不失其學術嚴謹程度。「金融時報」政經記者 Brendan Greeley 就指,即使任何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標準都會有所妥協,但這份報告特別「幼稚」,當中涉及詭辯,「像是由大學二年級學生寫成的」。

「社會主義之機會成本」列出 5 個國家擁有和駕駛一輛福特 F-150 卡車的成本。

其中一點引來許多評論譏笑:報告比較了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美國的國民平均要工作幾多小時才能擁有和駕駛一輛福特 F-150 農夫車。結果顯示美國的工時成本最低,以資證明美國制度更加優越。Greeley 直言,比較福特 F-150 農夫車的成本十分荒謬,「因為這輛農夫車對於北歐停泊位來說太大了」。據經合組織(OECD)2015 年的統計,歐盟國家中,柴油稅佔總售價最少的是希臘,佔了 48.7 %;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四國柴油稅佔總售價平均為 58 %;而美國柴油稅只佔售價 23%。福特 F-150 農夫車既不符合北歐國民的駕駛習慣,而且歐盟和北歐政府普遍關注全球暖化問題,在北歐駕駛汽油汽車的成本自然相對較高。

北歐比美國「窮」 只是生活態度的選擇

報告亦指出,北歐國家的人均實際 GDP 低於美國,認為這顯示了擴張國家福利的成本。美國比丹麥、芬蘭、瑞典的人均實際 GDP 要高 20%,去除挪威石油收入的因素,挪威的人均實際 GDP 也不及美國。報告稱,北歐國民的「生活質素」至少要比美國低 15%。

美國人均 GDP 高於大多北歐國家是事實,可是只比較 GDP 來斷言生活質素高低是見木不見林。誠如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Krugman 在「紐約時報」評論所言:「北歐與美國的 GDP 差距代表了一種選擇,而非成本」。何出此言?因為北歐國家有更豐裕的假期,整體花較少時間在工作上。北歐國民普遍擁有 25 日的工作年假,在美國,有薪假期只屬於福利不是權利。在美國的職場文化中,如果爭取休假,多會被別人看作是慵懶,或擔心落後工作進度。2017 年 OECD 統計的人均工作時數中,美國人均工作 1,780 小時,比日本還要高;丹麥和挪威在 OECD 國家位列尾二和尾三,人均一年工作約 1,420 小時,芬蘭和瑞典分別為 1,628 小時和 1,609 小時。換言之,美國人的確是更勤勞,以時間計,比這些北歐國家的國民平均多花約 20% 在工作之上,大約等於兩者之間的 GDP 差距。

美國的人均 GDP 較高,不代表人民活得更幸福。例如在 OECD 公佈的「生活滿意度」調查中,所有北歐國家均排在美國之上。北歐人有更多的假期、更多的家庭和休閒時間。而且美國貧富差距高企,其堅尼系數達 0.39,在 OECD 國家中為第 4 高,僅次於墨西哥、智利和土耳其,北歐四國的堅尼系數則介乎 0.26 至 0.28;美國的的相對貧窮率(收入低於家庭收入中位數一半的人口比例)為 17.8%,北歐國家則介乎 5% 至 9%。

美國大學高回報 跨代貧窮愈嚴重

報告列出大學教育淨終生個人金融回報,以資證明「美國的學費雖然昂貴,卻是物有所值」。

報告又比較北歐和美國高等教育的收入回報率,稱北歐雖然有免費教育,卻未必值得。報告比較美挪丹芬四國的男性就讀大學所帶來的「終生金融回報」,計算方法是比較與大學學歷有關的收入和只有中學學歷的收入之間的差距,同時也考慮不讀大學而提早就業的收入投資回報(以 8% 利率計算)。美國讀大學的淨終生個人金融回報近 10.9 萬美元,為丹麥和芬蘭的 3 倍以上;挪威的淨回報更是負數,為負 2,400 美元。這意味著在挪威,男子不讀大學,先工作及立即投資(按報告的 8% 實際回報率假設),一生人可比讀大學的男性賺更多的錢。報告稱:「美國的學費雖然昂貴,卻是物有所值。」

2014 年,OECD 一份有關教育投資動機的報告,亦有計算「個人大學教育淨回報」。男性在美國獲得一個大學學位的回報,亦幾近是北歐國家的 4 倍,儘管 OECD 的模型計算出北歐國家的大學教育淨回報最少也有 7.8 萬美元(挪威約為 10 萬美元,並非負數)。北歐國家的藍領薪酬待遇一般比美國要高,許多傳統的農業和漁業職位,大多也不用接受高等教育。這部分可解釋為何北歐國家的大學學位的相關收入回報並不如美國高。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貧富間接受教育的機會,仍然有巨大落差。譬如美國經濟底層的 10% 人口中,只有 30% 子女讀上大學,經濟上層 10% 人口的子女則有 90% 考上大學。假如美國讀大學的淨金融回報真是這麼高的話,可預見跨代貧窮只會愈來愈嚴重。

美國夢的機會成本?

白宮這份報告著力比較北歐和美國的經濟表現,強調即使如北歐這樣注重消費者選擇和市場競爭的進步福利主義,仍然比不上美國,同時又強調北歐的許多政策,其實與「社會主義」制度有顯著差別。例如報告指出,北歐的醫療制度並非免費,而是涉及可觀的成本分擔; 北歐的邊際工資收入稅率不比美國高多少,美國甚至比北歐更重累進(高收入需交更重稅)性質; 北歐的資本收入稅亦比美國要低。報告稱,假如要如北歐般增加福利,國民需為此每年多交 2,000 至 5,000 美元的稅,這意味著要讓美國納稅人百上加斤。

美國了不起地比丹麥、芬蘭、瑞典的人均實際 GDP 要高 20%,但未必每個美國人也能分享這動人的「人均」成果。據 OECD 統計顯示,美國近 40 年的人工增長停滯,給法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大幅拋離。對比 1970 年至 2010 年間各國實質時薪漲幅,法國升幅 180%,日本有 140%,英國亦有 6 成增長,而美國撇除通脹後,實質人工與 40 年前相約。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出頭的「美國夢」,很可能只是白日夢一場。

如果「社會主義」需付上「機會成本」,那麼擁抱自由經濟的美國,又為這些動人的 GDP 付出了甚麼樣的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