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共117篇|

【小便寧靜】如廁也有廣告的法國

法國里爾(Lille)街頭,電子廣告板無間斷推銷各種商品,光彩奪目的內容令人難以迴避。一群示威者受不了疲勞轟炸,毅然用白色油漆塗鴉廣告,或以巨型紙張覆蓋,然後再「流水式作業」,轉戰至地鐵站等其他地方的廣告板前重施故技。「眼不見廣告為淨」,是他們的抗爭目標。

【Instagram 新政】隱藏讚數,不是讓你心靈健康?

社交媒體 Instagram 有新動向,但並非新增功能,反而是收回特色功能:不再顯示「讚(Like)」的數目。現先從加拿大開始測試,再擴展到另外 6 個國家,包括日本及澳洲等,最終或完全取消顯示讚數的功能。這雖然有利於用戶心理健康,卻可能令平台失去基本特色,也影響當中的商業運作。「華爾街日報」就有專文探討當中優劣。

Moyashi:數碼世界的食文化

香港太興茶餐廳播出新廣告,再想像香港高密度大廈的城市風景,描繪數碼朋克風格的 30 年後香港。主題據講,是未來世界中各種事物都可能是虛假,但惟有太興的味道是「真」。筆者稿費微薄,吃不起太興,對其食物的味道不予置評,本文想討論的只有廣告本身。

為了保護私隱,上網該用 IE、Firefox?

Google 的網絡瀏覽器 Chrome,以更快的速度及個人化服務 ,取代當年的瀏覽器代名詞 Internet Explorer(IE),成為最多人選用的瀏覽器,近年卻因牽涉私隱問題,為人詬病。弊病提供新機會予其他公司,令老牌瀏覽器 IE 及 Firefox 等重新以私隱為先作招徠,再次吸引用戶。

【香港文摘】銀模.無限:訪老正工作室

Dave 推門走進我們的辦公室,我無法第一時間聯想到他就是那個今天要來拍照和受訪的 73 歲模特兒。Dave 步履輕盈,沒有化妝,但臉上不太找到 70 歲應有的皺紋,身上的裝束平整素靜,講究細節,絲毫不見一丁點老氣。Dave 今天的拍擋是 Jean,Jean 沒有掩飾一頭濃密亮麗的白髮,說起話來則發現是個含蓄優雅的少婦。我想沒有人能夠把「老」字放在他們身上。

德國公關災難:鼓吹歧視的「幽默感」

從前一名德語老師直接跟我說,一般德國男女對亞洲女性都有誤解,加上對比起土耳其地區的移民,亞洲(東亞/東南亞)女性在德國社會屬非常少數;相比起德國的穆斯林或是難民,東亞或東南亞社群組織比較少及低調,聲音往往受忽略。即使是嚴謹的德國人,一談論亞洲女性就覺得可以放低標準,明目張膽。

健康醫療界的五大獨角獸(下)

綜觀全球目前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健康醫療新創公司,不難發現這些獨角獸幾乎都是跨界結合的結果,例如以醫療結合資訊及通訊科技,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資料、機器學習等,主要應用在醫學影像判讀、基因測序、藥物開發上,透過協助醫生診斷,降低誤診, 提升治療效率與精準度,或是加速藥廠藥物開發時間,創造高度價值。

極速「下架」的政治廣告:重新思考移民問題

貌似鼓吹種族隔離的廣告,實際是去年 11 月才成立的新政黨「愛沙尼亞 200」的宣傳廣告。「在愛沙尼亞人民面前舉起一面社會之鏡,揭示我們社會的痛處。」黨主席 Kristina Kallas 解釋:「對廣告的反應正正顯示,這是一個痛處。」廣告劍指的是現時愛沙尼亞的種族「隔離」現象。

捨棄一夜情關係,如何培養對品牌忠誠?

美國千禧世代的購買力總和估計每年可達 2,000 億美元;而隨著他們進入賺錢與花錢的高峰期,購買力還會再提升。千禧世代不但是所有世代之中,媒體的使用及支持者,以及社群媒體使用習慣的領先指標,也能間接影響其他世代每年達 5,000 億美元的購買決策。他們追求的不只是產品本身,更多是購物的體驗。他們願意花錢,不過要花得划算才行,要是他們真的很想要某個東西,他們就會像個跟蹤狂似的,密切注意哪一天會降價。價格不但影響了品牌選擇,更決定了要上哪裡買。

抗生素大挪移,製藥公司如何在廣告發功?

為數不少的農場,無論牲畜有否患病,均在飼料中加入抗生素,防病未然,保證農場產量,卻埋下抗藥性風險。消費者有時聽到抗生素或會擔心食品安全。病向「錢」中醫,抗生素藥廠與農場也向錢看,為了釋除消費者「疑慮」,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幕後發功,用錢轉移視線。

「報道」包裝術:中國官方宣傳走向全世界

上週杜林普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時提到,中國正試圖干預美國中期選舉。其後杜林普提出證據,認為中國在美國報章的付費版面上刊登報道,意圖製造新聞,控制輿論。然而,除了美國,中國亦向德國規模最大、且為官方通訊社的「德新社(DPA)」落手,以同樣手法,把中國官方信息滲透到西方。

NASA 最新任務:送廣告上太空?

美國太空總署(NASA)剛滿 60 歲,明年亦是人類首次登月的 50 周年,太空熱潮有望再創高峰之際,NASA 內部傳出震撼消息。據報署長 Jim Bridenstine 有意出售太空船和火箭的命名權,以及允許太空人參與商業活動。換言之,他正考慮把這些航天工具,變成各大企業的廣告牌,並讓航天英雄像金牌運動員般,在電視廣告及商品包裝上亮相。但 NASA 屬於政府機構,太空人又是公務員。這樣做沒問題嗎?

從 John Lennon 到 Colin Kaepernick,無懼公關災難的 Nike 廣告學

運動品牌 Nike 近日推出的新廣告,疑似挑起了一場「公關災難」。因為 Nike 起用了美式足球聯盟前名將 Colin Kaepernick 拍攝一輯平面廣告,結果惹來美國民眾公憤,不少人更在社交網站展示他們焚毀的 Nike 球鞋和衣服照片。「Just Do It」,耳熟能詳的 Nike 經典標語,今日語帶相關為 Colin Kaepernick 發聲,其實不無「致敬」意味。早在 30 年前,Nike 的宣傳手法同樣火爆,盡受千夫所指。不過,當時的主角並非運動員,而是著名搖滾樂團披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