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阿根廷人學習,與通脹共存之法

A+A-
根據阿根廷財政分析研究所,今年 3 月當地通脹率為全球第二高,僅次於俄羅斯。商戶匆忙加價應對,僅以貼紙遮住舊價錢。 圖片來源:路透社

供應鏈緊張、龐大紓困支出加上烏克蘭戰爭,導致全球各地通脹飆升,從日韓到歐美,家家戶戶都叫苦連天。唯獨在阿根廷,民眾卻淡定得多。對他們來說,物價高企並非新常態,而是幾十年來的老習慣。面對全球第二高的通脹率,當地人已從震驚變成麻木,在「捱貴貨」這方面,更是自有一套對策。

光是今年 3 月,阿根廷的通脹率已升 6.7%,創下 20 年來新高,內衣店東主 Jonathan Faez 卻見怪不怪。「我在美國和西班牙的朋友都抱怨,5% 或 7% 的全年通脹率叫人發瘋。這裡幾乎每個月都升 4% 呢!」事實上,早在 1980 年代末,由於當時政府揮霍無道,就曾令通脹飆升至 3,000% 以上。經過一段穩定時期,疫下通脹再度失控,估計去年便高達 55.1%。難怪 Faez 直言:「在這裡,40% 的全年通脹率是正常。當它高於 50%,也不會嚇倒我們,純粹是造成困擾。」

物價高企加上貨幣貶值,迫使阿根廷人學懂「見招拆招」。除了把阿根廷披索兌換美元,他們還會盡快把人工花光,以免存在銀行見財化水,愈來愈多打工仔更以虛擬貨幣支薪和儲蓄。Yolanda Mastripólito 這位七旬律師則會遲交稅,因為鈔票愈發不值錢,而政府不會對欠款加上利息。建築工人 Raúl Ramos 就與妻子到家樂福,搜尋 75 折到半價貨品。「我不是為了存錢,而是為了月底還有錢花。我習慣了掙扎。」

到超市搜購減價貨品,或一口氣買下數週份量,都是阿根廷人對抗高通脹之道。 圖片來源:路透社

囤貨更是指定動作,大學女生 Melanie Lichtensztejn 最近一口氣買下大量廁紙、清潔用品和瓶裝牛奶,「因為下個月要花更多錢才能買到」。小商戶也不例外,Sofía Finot 在加價前添購大量冷藏水果,為其工作的果汁店「儲存一年」。當然,最好還是能省則省。老婦 María Oyhanarte 便因通脹太高,從此放棄買肉,丈夫 Gustavo Pastrana 所開的咖啡店亦生意冷清,客人坐上整天卻只點一杯飲料。

真要購物的話,無論是雜貨、服裝還是家用品,都有不少人選擇分期付款。50 歲的 Cecilia Luna 就因月薪太少,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也要以此方式來買所需之物,包括與家人所住的貧民區小屋,「所有建築材料都是採用延期付款」,例如屋頂的物料費用,便無息分期 12 個月以上。她坦言:「我們都是經濟方面的專家,所以能夠撐到月底。如此一來,我們可以保持冷靜,也毋須跟人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