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兩代球王隔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阿根廷時隔 36 年再度奪得世界盃冠軍,除了法國,大概可以說是舉世歡欣 —— 雖然上一屆的記憶只是 4 年前,但是這幾年來發生的事情,真是使人有隔世之感。

至於 36 年前,1986 年那一屆,顯得更像是另一個宇宙發生的事情了。

美斯終於一償宿願,在他最後一屆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盃之際,劃上圓滿句號,但在決賽直播的現場評論,有一個名字不斷被提起,便是馬勒當拿,甚至在卡塔爾的決賽球場上,也令人感到,就是這個人不幸缺席了。

將美斯與馬勒當拿比較,當然是球迷最津津樂道的話題。有人以職業出賽次數、入球數字、助攻數字以及成功率等數據,比較球迷公認的四大天王:美斯、C 朗、比利和馬勒當拿,看看誰是 FIFA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結果數據一攤開,馬勒當拿比另外三人差了一截,排名包尾。

然而,偉大的運動員可以用數據來計嗎?立即引起球迷的激烈爭議,若是這樣的話,在世界盃比賽中入球最多的排行榜上,美斯也三甲不入,馬勒當拿更是影也不見,但是所有排名在馬勒當拿之前的球員,不會自認為已經超越了「一代球王」。

美斯與馬勒當拿,這兩代球王之間,橫隔了一整個世界,那就叫全球化。

馬勒當拿一生富於爭議,但是所有的爭議都是允許、可以討論的,他也不忌憚暴露自己的缺陷:暴怒、吸毒,甚至與黑社會來往,口無遮攔,完全沒有外交技巧 —— 巴塞當年以五百萬英鎊的天價簽下他,他說他不覺得這有甚麼,因為「我太好了,我是無價的」。馬勒當拿絕對不適合出任任何公職,因為他會使這些冠冕堂皇的組織丟臉,國際親善大使,球壇前輩,這些角色,能想像套落在他身上嗎?

馬勒當拿像火山一樣不穩定,有球迷開玩笑說,其本尊頂多也只是「每星期一次的馬勒當拿」(Maradona Once a week);然而美斯的表現水準與才華的發揮,遠比他穩定,可以說是「每一天都是馬勒當拿」(Maradona Everyday)。

但是美斯的穩定,甚至完美,又好像缺了點甚麼:缺的是在球場上製造一股不可抵擋的自然力量,像小太陽那樣燃燒的激情。他這個乾淨版本的馬勒當拿,有點像滴水不漏地過了審查的推特或臉書,沒有甚麼好多說,只要點讚就可以了。美斯是一個適合全球化和同質化,全球中產階級口味的巨星。相比之下,馬勒當拿則是一個貧窮但是生猛,帶有一股野蠻拼勁的時代 Icon。

馬勒當拿叱吒風雲的時代,地球上很多地方似乎也生機勃勃,球場上的贊助商,還有很多美國和日本公司,他們還沒有變成龐然、嚴密、完全洗淨文化特色的跨國企業。

1986 年的世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甚麼叫政治不正確,不會有人質疑為何西德、英格蘭隊伍都清一色是白人。這種無知,某程度上也讓所有人都可以享受一點自由,心理上沒有壓力,不憚於公開表達恩怨情仇;而不是像今天,明知卡塔爾是一個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國家,但是因為硬件的建設如機場、網絡、購物選擇,所有外表的光鮮亮麗,都不免讓人產生「世界大同」的錯覺。

然而這個世界真的有必要大同嗎?1986 年馬勒當拿打敗英格蘭,阿根廷人都記得四年前的福克蘭之敗,英格蘭這一場也輸得心服口服,雖然他們明明看到他入第一球時抬起了手,然而短短幾分鐘内,他就回敬了一記「世紀入球」。

運動場變乾淨,球賽規矩更嚴格了,然而拼搏、有狠勁、個人創意、個人情感的,尤其是一氣呵成、所向披靡、好像有生命節奏的入球,現在很難看到了。這就是為何馬勒當拿在統計數據大落後的情況下,球王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因為激昂、狂傲、全情投入,這些是自由的感覺,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也體會不到的。馬勒當拿的缺陷,也讓他的偉大變得更為真實、豐富。

當然,這一屆決賽絕對精彩,特別是經過疫情 2 年多的折磨,可以說是為全世界的球迷帶來精神重振的效果,法國隊甚至像 1986 年的西德那樣,落後 2 分的情況下,轉瞬追平,看得全場尖叫連連。

然而,1986 年那場的入球沒有 penalties。讓人在球場上自由發揮,在言論上自由表達,允許爭議,允許辯論,允許冒犯,允許馬勒當拿以牙還牙 —— 這難道是失序、混亂、危險、製造衝突嗎?不允許這一切,戰爭的威脅也絕不會消弭,甚至還會在一個社會的内部爆發。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