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失控,阿根廷人將披索全數兌換美金

A+A-
布宜諾斯艾利斯一間商店張貼披索兌美元的非官方匯率(Blue dollar)。 圖片來源:JUAN MABROMATA/AFP

在嚴重通貨膨脹之下,阿根廷人所持的美金數量,只僅次於美國人,積存美金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每月出糧後,他們會盡快將多餘的披索(Peso)兌換成美元。當地人也不太信任金融機構,兌換美金後會將之存入「床下底」,又稱為「床墊銀行」(Colchón Bank)。也有人將錢埋在花園裡、藏在牆壁裡,甚至藏在供暖系統中。

阿根廷人對美元的熱愛,可追溯到 1970 及 80 年代的黑暗歲月,當時惡性通貨膨脹嚴重損害該國經濟。據估計,僅在 80 年代,阿根廷中產階級的購買力就下降達 30%。物價不失控上漲,迅速侵蝕國民薪金及存款的價值。人們對自己的貨幣失去信心,也不會長期持有披索。他們只會用披索購入大量物品,或者或兌換成美元,因為兩種方式都比原有薪金更保值。

過去為恢復阿根廷人對披索的信心,當局曾在 1991 年推出大膽的貨幣政策「兌換計劃」(Convertibility Plan),將披索價值與美元一比一掛鉤。政府曾經因印鈔加劇通脹,但當時法令卻規定,每發行一個披索都會對應央行金庫一美元。政策有一段時間確實起作用,但最終仍然引發 2001 至 02 年經濟崩潰的災難。

阿根廷此舉無異於把經濟政策外判予華盛頓,將自己困在一個匯率固定而欠靈活的貨幣制度中,與美元掛鉤亦代表披索受美國經濟盛衰影響。自危機發生後的 20 年間,阿根廷在左翼保護主義政府領導下,要解決披索認受程度,就只是增加兌換美元的難度。

現在該國有多達十幾種兌換美元的匯率,取決於兌換者身份與兌換原因。按照官方匯率,要用 287 披索才能買入 1 美元,而且每月只能買入 200 美元,並必須為交易繳納懲罰性稅項。後來,甚至為外國明星演唱會舉辦方專設的 Coldplay 美元匯率,374 披索兌換 1 美元。官方還推出馬爾貝克(Malbec)匯率,就是為阿根廷葡萄酒生產商而設的優惠匯率,340 披索兌換 1 美元,以促進葡萄酒及其他農產品的出口。

目前阿根廷再次面臨生活成本問題,年通脹率高達 115%,導致貧困人口驚人增長,從 2017 年約佔總人口 4 分 1,增至現在佔 40% 以上。如果右翼自由派經濟學家 Javier Milei 大熱贏得總統大選,披索或會被廢除,阿根廷經濟將邁向美元化。同為南美國家的厄瓜多爾早在 2000 年把經濟美元化,以此壓低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