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

|共301篇|

有紀錄 20 年來最高溫,南美洲的冬天正在消失

南美洲正值冬季,但智利、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國家近日多次錄得破紀錄高溫,上週初安第斯山脈地區更一度超過攝氏 38 度。氣象歷史學家 Maximiliano Herrera 指這片大陸「正經歷全球從未見過的極端事件」,並且「改寫所有氣候著作」。而氣候變化之下,這種異常有可能會更常出現。

人工反射陽光有效解溫,為何至今無法實行?

全球暖化,極端高溫天氣頻率增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案?太陽地球工程一直備受科學界討論,遮暗陽光可能是扭轉氣候問題方法之一,但具體如何運作?既然地球工程的方法能改變全球暖化的趨勢,為何仍有人反對?

希臘山火頻發,旅客還會再來嗎?

燃燒超過一週的希臘羅德島(Rhodes)大火,已疏散超過 2 萬人,包括數以千計遊客。與此同時,埃維亞島(Evia)和另一熱門旅遊地點科孚島(Corfu)的火災也還待撲滅。當地旅遊業界擔心,大火破壞嚴重,氣溫上升又加劇山火風險,過後旅客可能不再來。

氣候變化,讓更多人加入博科聖地

在非洲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薩赫勒地區,氣候變化正導致該區氣溫升高,加劇乾旱,降雨量變得更難預測。「華盛頓郵報」指出,根據一些前武裝分子、軍官和研究人員的說法,氣候變化反過來助長伊斯蘭武裝組織「博科聖地」的暴力行為。正因為氣候變化降低非洲年輕人的經濟前景,令他們更容易受極端分子招募。

法國乾旱,全因 Volvic 礦泉水?

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今年夏天法國各地受乾旱禍害,就連礦泉水源之一的法國城鎮沃爾維克(Volvic)也無法逃過一劫,當地村落已實行限水禁令。不過,許多人將問題歸咎於 Volvic  等知名礦泉水品牌,控訴這些工廠每年大量抽水。到底法國人被迫減少用水,跟礦泉水工廠「搶水」有關嗎?

圖瓦魯數碼建國計劃,能否趕上氣候變化?

部分研究估計,按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圖瓦魯(Tuvalu)或成全球最早因氣候問題「滅國」之地。專家推測到 2100 年,此太平洋島國的 95% 土地將被周期性大潮淹沒,基本不再宜居。圖瓦魯遂積極開墾土地,並宣佈要把國家全面數碼化,在元宇宙保留歷史及文化。如今大半年過去,計劃能否趕上「變化」?

提告達美航空,揭示碳抵銷只是假象?

3 年前,美國達美航空宣佈要成為首家實現碳中和的航空公司,承諾在未來 10 年投入 10 億美元,以少用燃油、提升飛航效率等方式來降低碳排放量。但最近有消費者入稟控告達美航空的碳中和聲明有誤,因航空公司並非採用原先承諾的碳移除方法,而是購買碳抵銷額度,有「漂綠」爭議。到底碳抵銷是拯救氣候問題還是假象?

【好熱呀】數字一樣高,為何感覺更熱?

面對氣候變化,香港天文台今年新增了「極端酷熱」天氣特別提示,當氣溫到達攝氏 35 度或以上時,就會發出警告。5 月 30 日全港氣溫普遍達 35 度,部分地區如上水及赤鱲角更一度錄得 37 度以上,香港天文台便首發「極端酷熱」特別天氣提示,而且連發兩天。布里斯托大學氣候科學專家就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不同地區的體感反映為甚麼會有差異。

來一場實驗:亞馬遜雨林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

在巴西亞馬遜州首府馬瑙斯,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實驗,透過提高環境二氧化碳濃度,協助各界了解生態系統的變化。亞馬遜雨林如何吸收大氣的溫室氣體排放?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樹木有甚麼影響?了解這些,將有助預測雨林在未來幾十年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小腹疼痛、月經失調、難以受孕,都是氣候變化所致?

在孟加拉沿岸地區,多數人也是「靠河吃河」,以養殖蝦蟹或捕魚維生。但該區位處低窪三角洲,近年海平面上升,加上颶風和水浸頻繁,因而出現海水倒灌,流入周圍的河溪及土壤。鹹水毀掉大眾生計,更破壞很多女性的生殖健康。這個全球人口第八多的國家揭示了,氣候變化不僅威脅一己性命,還危害家庭福祉和社區穩定。

中國水稻減產,極端降雨威脅糧食安全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稻種植國,年產量約為 2.14 億噸。最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導致極端降雨更加頻繁,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該研究預測到本世紀末水稻產量將下降 8%。自去年以來,全球水稻呈現減產趨勢,大米價格因此上漲,哪些國家最受影響?

走回頭路?意大利擬立法禁人造肉

近年綠色飲食潮流興起,人造肉食品愈來愈普遍,意大利卻反其道而行,擬立法禁止使用實驗室生產的人造肉等食品,違者可被罰款高達 6 萬歐元,生產工場亦要關閉。該議案目的是保護意大利的飲食文化和農業傳統,不過科學界認為立法只會阻礙科研發展,甚至打擊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污染、暖化…… 是誰殺死了精子?

研究顯示,1973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多地男性精子濃度從每毫升 1.012 億,跌至每毫升 4,900 萬,降幅達 51.6%;同期精子總數亦由 3.357 億下降 62.3% 至 1.266 億。學者擔心,精子質量持續下跌,會降低繁殖能力。但為何精子質量愈來愈差,甚至已影響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污染也許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