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

|共150篇|

強硬、不妥協、全盤操縱…… 俄羅斯的帝國式談判風格

截至星期日晚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同意在烏克蘭-白羅斯邊境,與俄羅斯無前設條件下談判。此前,烏方拒絕俄方提議在白羅斯首都明斯克談判,以及烏國非軍事化的談判前設。美國前國務卿賴斯認為,新的談判提議,反映烏克蘭的抵抗力量使俄國震驚,未能達成原先輕鬆獲勝的設想。不過,澤連斯基坦言不相信與俄方談判能取得積極成果。一直以來,俄羅斯自有一套談判風格,使得其他國家與之談判特別艱難。

陶傑:三十年前埋下的禍根

俄國侵略烏克蘭,核戰風險驟升,假新聞滿天飛,全球無人可以挺身調停。聯合國秘書長是廢物,國際戰略理論專家基辛格化身中美貿易公關、盆滿缽滿之後隱形。今世只有一人,現在可以出來說一句公道話,至少為歷史做碩果僅存的證人。

海外烏克蘭人,如何捍衛民族認同和國家主權

面對極權來襲,有人選擇身土不二,留守故鄉,也有人選擇離鄉別井,呼吸自由的空氣,這兩類人都可以發揮各自角色。過去一個多世紀,由沙俄到蘇聯,烏克蘭人長期被打壓,很多人因而流亡海外,到今天烏克蘭再被俄國入侵,這班海外烏克蘭人就繼續捍衛民族認同和祖國的國家主權。

【烏克蘭戰爭】波羅的海三國的警鐘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後,波羅的海三國發出聯合聲明,呼籲把俄國排除在國際銀行交易系統 SWIFT 之外,並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作必要支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此舉,固然是怕成為普京的下個出兵目標,以成就其光復蘇聯之大業;老一輩經歷過大規模驅逐和壓迫,更是心存戒備。但歸根究底,仍離不開「道義」兩字。

普京到底想要甚麼?

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烏克蘭東部的兩個分離主義地區獨立,並派俄軍進駐「維和」。普京到底想從烏克蘭這場危機之中得到甚麼?「華爾街日報」分析指,普京的野心遠不止烏東地區,更希望藉此恢復俄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俄式公民】廣派護照,把烏克蘭東部分裂出去

一本護照,或者是公民身份的具體象徵,但到底甚麼是公民,不同地方卻有不同理解。據報,俄羅斯近年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發放超過 72 萬本護照,從俄國法律看來,這些人的確成為了當地公民,但這種手段,只是其打擊烏克蘭的另類武器。總部於拉脫維亞的俄羅斯獨立媒體 Meduza 編輯 Maxim Trudolyubov,就剖析俄羅斯對公民身份的兩種理解:政治參與權及治理工具。

以弱勝強:芬蘭何以戰勝蘇聯紅軍?

在 1939 年,芬蘭士兵在對抗強大的蘇聯紅軍時,取得驚人突破,在托爾瓦湖戰役(Battle of Tolvajärvi)中擊退入侵者。該戰役後的 10 星期內,芬蘭更奇蹟地將蘇聯拒諸門外。學術媒體 Foreign Policy 有文章指出,目前烏克蘭正因邊境頓巴斯地區問題,面臨俄羅斯入侵威脅,目前烏方已在訓練平民迎戰,似乎有向芬蘭學習的必要。

記憶戰爭 —— 關閉記錄蘇聯鎮壓暴行的 NGO

已發生的事不可改變,不過在掌權者「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的觀念下,確能任意書寫歷史。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Мемориал),最早將於 28 日面對最高法院裁判檢察機關提起的關閉訴訟。「紀念」多年來不斷揭露包括古拉格集中營在內的蘇聯時代鎮壓暴行,卡內基莫斯科中心高級研究員 Alexander Baunov 認為,西方不少觀察人士誤解克里姆林宮關閉「紀念」是要恢復蘇共時代的高壓,但真正動機其實是想藉此壟斷記憶。

在蘇聯存活下來的俄版聖誕老人:嚴寒老人

人們總說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在獨裁國度卻未必如是。馬克思認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蘇聯以共產主義立國後大力遏制宗教活動,當中包括聖誕節等基督宗教慶典。不過,即使在如此政治高壓的環境,一些民間風俗依然能以各種方式留存下來,包括俄羅斯版的聖誕老人「嚴寒老人」(Ded Moroz)。

百事可樂下錯的賭注:蘇聯繁榮穩定、經濟改革商機無限

1989 年蘇聯政治劇變之際,美國百事可樂高層卻堅信有危必有機,看好蘇聯改革開放潛力,於是大膽投資數十億美元,代蘇聯處置多艘陳舊船艦、又簽署多份商業協議,以換取未來無限商機,奈何蘇共撐不到兩年便倒台。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政治科學助理教授 Paul Musgrave 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重組故事背後耐人尋味的歷史。

回家即離家:俄羅斯庫頁島韓僑的兩難

一批韓國人滯留在俄羅斯東部邊界的庫頁島(Sakhalin)上數十年,他們除了擁有原來的韓文名字外,大多也有日文及俄文名字,這些名字代表著不同的歷史篇章,包括他們被迫遷徙、戰爭、無國籍的慘痛經歷。近日因南韓政府修例,擴大歸國許可範圍,讓更多庫頁島韓僑可回到祖國。據「紐約時報」報道,許多離散已久的人正準備歸國,但由於新措施仍存在限制,回國的話,也意味著要與仍在島上家人分別。

俄羅斯少子化的副作用:反 LGBT 立法

早在肺炎疫情爆發之前,扭轉俄羅斯的人口下降趨勢,已經是普京政府的首要任務。普京曾在 2019 年公開承認,俄羅斯人口減少的前景令他困擾。他的主要競選承諾之一是在 2024 年任期結束前解除人口危機。人口下降的趨勢,也成為俄羅斯政府打壓 LGBT 等少數性取向族群的理由,包括禁止宣傳同性戀,以及禁止同性伴侶收養兒女,以維持傳統家庭的價值觀。

從地下到公演 —— 80 年代蘇聯搖滾

如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在「時代的孩子」所寫:「日常和夜間事務,都是政治的事務。」想找個角落,聽一首歌?對不起,音樂也是政治的事務。80 年代蘇聯雖然對發展搖滾樂有所鬆綁,列寧格勒甚至有首個合法演出場所,但想要在蘇聯 Rock & Roll,仍得與 KGB 打交道、遵守限制。

共產體制無殘障?蘇聯拒辦 1980 年帕運會的風波

近年,愈來愈多人關注傷健人士的權益。可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傷健人士經常飽受歧視,尤其在一些連基本人權都被漠視的極權國家之中。每四年一度舉行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在 1980 年發生過備受爭議的一幕,當年的夏季奧運會在莫斯科展開,蘇聯原本應在同年承辦帕運會,但就以「蘇聯體制無殘缺」為由拒辦。

黑絲帶日:全球反極權運動

今天是國際黑絲帶日(Black Ribbon Day),不論是黃絲藍絲,也可一同以黑絲悼念納粹德國、蘇聯及其他極權暴政下的受難者。這場如今遍及歐美多國的運動,是在 1980 年代由流亡加拿大的社運素人所發起,以追究 1939 年蘇聯與納粹勾結的歷史責任,令東歐多國流亡人士連成一線,最終更啟發同日著名的「波羅的海之路」人鏈示威運動。

【阿富汗易主】回顧 90 年代塔利班崛起之路

8 月 16 日,塔利班佔領總統府,代表正式重掌全國控制權,世界各國正密切注視當地事態發展。1996 年塔利班也曾經入主喀布爾,並施行一系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措施,但 2001 年 10 月展開的美國阿富汗戰爭,以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把其趕下台。到底塔利班在 90 年代是如何崛起?

日本投降原因 —— 蘇聯參戰比原子彈更重要?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向盟軍投降;9 月 2 日正式簽署降書,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劃上句號。傳統觀點認為,此前廣島、長崎兩地遭美軍原子彈轟炸,是日本決定無條件投降的原因,不過日裔美國歷史學家長谷川毅就提出,蘇聯對日參戰,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中國城市水患數十年:蘇聯模式成代罪羔羊?

7 月下旬,河南鄭州爆發嚴重水災,截至 8 月 2 日,官方死亡人數為 302 人,但有網民認為數字遠被低估。中國都市水災問題一向十分嚴重,連新華社都稱「內澇」為「大都市病」,與香港僅一河之隔的「世界一級城市」深圳數十年來亦浸過不停,7 月才出現大水浸。官方一個常見說法,是把問題歸咎於所謂「蘇聯模式」;有人就質疑下水道根本不曾好好修建。

體操天后對蘇聯侵略的無聲抗議

國際奧委會向來嚴禁在運動場上示威,但歷來都有選手不惜犧牲前途,在舉世矚目的頒獎台表達政治訊息。1968 年墨西哥奧運前夕,蘇聯大軍輾壓「布拉格之春」民主運動,捷克體操天后恰斯拉夫斯卡(Věra Čáslavská)便在奧運頒獎台上無聲抗議 —— 蘇聯國旗升起、國歌起奏,恰斯拉夫斯卡別過臉以作蔑視,成功引起國際關注,但她的體育事業也戛然而止,直至共產政權垮台才再度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