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即離家:俄羅斯庫頁島韓僑的兩難

A+A-
2000 年代庫頁島韓僑歸國情景。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批韓國人滯留在俄羅斯東部邊界的庫頁島(Sakhalin)上數十年,他們除了擁有原來的韓文名字外,大多也有日文及俄文名字,這些名字代表著不同的歷史篇章,包括他們被迫遷徙、戰爭、無國籍的慘痛經歷。近日因南韓政府修例,擴大歸國許可範圍,讓更多庫頁島韓僑可回到祖國。據「紐約時報」報道,許多離散已久的人正準備歸國,但由於新措施仍存在限制,回國的話,也意味著要與仍在島上家人分別。

在二戰前到戰時約 40 年時間,日本控制了庫頁島的南半部,並從韓國帶來數千名勞工。蘇聯於 1945 年 8 月佔領該島,允許日本人返國,許多韓國人卻被留下,成為蘇聯的無國籍居民。隨著蘇聯解體,首爾與莫斯科建立外交關係,南韓允許島上於日本管治下出生的韓國人遷回,但政策未能顧及韓僑後代。1990 及 2000 年代超過 4,000 名第一代庫頁島韓國人移居南韓,不少人只能將在俄羅斯組建的家庭遺留下來。庫頁島韓語報紙編輯 Viktoriya Bya 談到第一波自願遣返浪潮時說:「他們想回家鄉想得要命。」

在 1939 年,8 歲的西尾多惠子(にしおたえこ,音譯)到達當時屬日本帝國所有的庫頁島,開始使用日文名字。二戰結束時蘇聯佔領該島,蘇聯的朋友就稱她為 Tanya,但西尾原本的名字,其實是是全彩蓮(전채련)。80 多年後,她終於可以與女兒一同回到出生地 —— 因一項南韓法律於今年生效,批准更多庫頁島的韓國僑民回到家鄉。當地領事館的文件指出,本月較早時候已有 350 人獲准回國。

然而,現時庫頁島上約有 25,000 名韓國人,雖然今年首爾政府擴大接受庫頁島韓國人回國的範圍,當中大多數人仍是不合資格。措施變相迫使合資格的人要作出決定,到底是留下還是離開家人。庫頁島韓國人權益組織負責人朴善玉(박선옥,音譯)直言:「將會有更多破碎的家庭,這個傷口又被打開了。」新法律准許年輕的庫頁島韓僑在照顧第一代歸國者的前提下移居南韓,但限制只能有一個照顧者及其配偶可以成為該「看護人」,迫使家人之間要協商誰到南韓,子女亦不能同行,據說已有家庭因此問題而失和。

不過,隨著法例放寬,仍然有庫頁島韓僑可因此受益。現年 89 歲的西尾說,當年母親將她從韓國西南部帶到「樺太廳」(Karafuto Prefecture),即日治時期的庫頁島南部,西尾的叔叔就在那裡的煤礦工作。20 年前她也曾想搬回南韓,但因女兒生病而打消念頭。根據新法,母女兩人現在可以一起離開俄羅斯,成為南韓永久居民,政府將為她們提供公寓。西尾正準備告別庫頁島,她說:「我很高興,因為可回到故土,故土就在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