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存活下來的俄版聖誕老人:嚴寒老人

A+A-
嚴寒老人與孩子們;攝於 2018 年。 圖片來源:Mikhail Japaridze/TASS via Getty Images

人們總說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在獨裁國度卻未必如是。馬克思認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蘇聯以共產主義立國後大力遏制宗教活動,當中包括聖誕節等基督宗教慶典。不過,即使在如此政治高壓的環境,一些民間風俗依然能以各種方式留存下來,包括俄羅斯版的聖誕老人「嚴寒老人」(Ded Moroz)。

歐洲各地都有流傳聖誕老人的故事,而且形象接近,束白鬍子、戴帽,坐上由動物拉著的雪橇,在冬天向小孩子派禮物。今天我們最常見到的聖誕老人叫「Santa Claus」,原型是公元 4 世紀米拉城主教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他曾向窮人家派金幣。在此之前,歐洲也有其他版本,如北歐及日耳曼神話的天神奧丁,會騎著飛馬向人民派禮物,人民會在年尾的耶魯節歌頌奧丁。耶魯節後來被基督教化,就成為今天的聖誕節。

在沙俄時期,俄羅斯人也會慶祝聖誕,不過其地位並不如復活節。當地民間本就有「嚴寒老人」的傳說,但要到 19 世紀,在傳奇劇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Nikolai Ostrovsky)的劇目「雪姑娘」(Snegurochka)出場後才興起。嚴寒老人是雪姑娘的爺爺,是一位善良的雪妖,會派禮物給小朋友,向人們傳達喜訊。與我們認識的聖誕老人不同,他騎的是馬車而非鹿車,而且穿上藍白色而非紅白色的大褸,出場時,孫女雪姑娘亦會伴隨左右。

當時沙俄大城市中的知識分子很喜歡「雪姑娘」一劇,以及劇中兩大角色。他們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了解聖誕老人、聖誕樹和聖誕禮物等,在西歐國家對孩子的吸引力。嚴寒老人的出現,彷彿就是沙俄現成的聖誕老人,一些比較世俗的教徒開始會用其作主題裝飾聖誕。當時主流的東正教教會則冷待嚴寒老人,認為他是一個忽然復僻的異教徒標誌,與聖誕習俗扯不上關係,但並無阻嚴寒老人的人氣在 20 世紀初一直上升。

直到 1917 年十月革命,世界第一個共產政權誕生。蘇聯政府大力打擊宗教組織和活動,推廣無神主義,傳教士被抓捕甚至處決、教堂被破壞,反宗教文宣一時鋪天蓋地。政府甚至會派人巡邏,視察住戶有否私藏聖誕樹。不過到 1935 年,有官員遊說總書記,爭取成立冬假,讓廣大勞動階級可以放鬆休息,自此開始有官方慶祝活動,部分聖誕慶祝儀式得以復辟。蘇聯稱此節日為「新年」(Novy God),以去除宗教元素。

到 20 世紀中,蘇聯很多戶人家都會添置「新年樹」(Novy God tree),嚴寒老人同時登場,當然蘇聯的新年就沒有聖誕般商業化,主要以感恩為主題,再摻雜民族主義和世俗主義色彩。由於嚴寒老人本來就不是基督宗教人物,蘇聯當權者認為他是純正的俄羅斯人,予以認可甚至鼓勵。嚴寒老人的形像也會隨時局而改變,太空競賽時期,他會坐太空船而非馬車;很多時,他又會變成滿身肌肉、勤奮的工人階級代表。

到 1991 年蘇聯解體,宗教得以復興。可是,廣義的基督教徒(俄羅斯依然由東正教會主導)會覺得聖誕熟悉而陌生。一方面他們可以慶祝聖誕,但童年時又未曾這樣做。今天俄羅斯政權與東正教會關係密切,對於普京和教會支持的聖誕節,民間反應不算熱烈。每年俄羅斯都會經歷一段「假期馬拉松」(holiday marathon),先是 12 月 25 日的聖誕,然後是新年,接著是 1 月 7 日東正教舊曆的聖誕,不過對於俄羅斯、白羅斯和摩爾多瓦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新年。

嚴寒老人仍然會帶同孫女雪姑娘,在大街小巷、節日卡、廣告,以及卡通節目出現。有人會裝扮成他們的樣子慶祝,而俄羅斯人也會在節日看他們擔綱的多齣電影,就如美國人愛看的「查理布朗的聖誕節」(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和「寶貝智多星」(Home Alone)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