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採礦,中國虎視眈眈

A+A-
中國「探索一號」科考船。 圖片來源:路透社

深海 3,500 至 6,000 米之內,蘊藏豐富的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s)礦物資源,動輒以數十億乾噸計算。隨著全球向綠色能源經濟轉型,許多國家及企業都希望從海底獲得更多鈷、鎳、銅、錳等關鍵礦物以生產電池。不過長期以來,國際規例一直禁止開發各國專屬經濟區以外的公海資源。如今國際正談判制定公海採礦守則,中國自然也希望加入深海採礦行列。

根據 1982 年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ISA)有 168 個成員國以及歐盟參與,負責制定海底採礦法規,包括連串監管、環境及財務條款。今年 7 月在牙買加召開的會議,最終沒有為工業規模採礦開綠燈,並達成協議明年正式討論保護海洋環境的問題。英國「衛報」當時報道,贊成採礦的中國,在整個星期的會議上一直阻止討論海洋保護議程。同時,ISA 於 7 月的大會上錯過為深海採礦制定可接受的沉積物擾動、噪音及其他因素標準之最後限期,現時各國已可在 ISA 繼續談判的同時,申請商業採礦許可證。

環保組織公海聯盟(High Seas Alliance,HSA)顧問 Duncan Currie 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訪問時,形容中國希望領頭深海採礦:「如果火車要駛離車站,他們希望站在火車前面,協助駕駛火車。」中國經過數十年的投資和研究,其企業已在生產、加工及精煉大多數關鍵礦物方面佔據主導地位,例如 F-35 戰機所需的稀土。中國目前還控制全球 71% 石墨產量90% 稀土礦石加工。而在今年 7 月,中國曾就半導體關鍵金屬鍺和鎵實施出口限制,以報復西方的限制措施。

德國前瞻永續發展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ustainability Studies,IASS)研究員 Pradeep Singh 指:「中國希望確保他們目前對大宗商品市場的控制,不會受任何形式的威脅。這樣其他人仍要依賴中國來獲取所需金屬。」「華盛頓郵報」,海洋中這些稀有金屬含量是陸地的數倍,一旦開採,自然影響中國目前的主導地位。Currie 認為:「如果真要開始海底採礦,中國希望確保自身發揮重要治理作用。」ISA 已頒發 30 多個勘探許可證,當中中國佔 5 個,為最多許可證之單一國家。根據 ISA 規定,深海採礦最早可在 2024 年末或 2025 年開始。屆時,中國將擁有相當於英國大小的海底挖掘專有權,佔 ISA 目前許可總面積 17%

加拿大深海礦物勘探公司 the Metals Company(TMC)是最積極參與相關勘探事業的企業之一,已投入至少 1 億美元作環境影響評估。公司行政總裁 Gerard Barron 表示,中國在這方面亦變得更活躍。「每個人都承認,TMC 在多金屬結核方面遙遙領先,中國並未主導。但我們注意到中國的承包商正調動資源,他們獲得以前從未有過的預算。毫無疑問,國家更加關注這一範疇。」Singh 則同意,中國加大研究及投資力度,似乎銳意確保其海底採礦「未來之路」。「如果深海海底採礦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且威脅到中國對大宗商品市場的控制,那麼他們會希望可以做好準備,迅速介入。」

不過,國際水域深海採礦引發 24 國家反對,這些國家分別呼籲禁止、暫停或預防性暫停;主要汽車製造商 BMW、Volvo 等企業及來自超過 44 個國家的 804 名海洋科學和政策專家加入支持暫時禁止,警告深海採礦可能導致環境受不可逆轉之損害。科學家認為,採礦本身具破壞性質,巨大的水底機器吸走結核,也會吸起沉積物羽流,擾亂海底生物。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SIO)教授 Lisa Levin 提醒:「大部分深海尚未繪製地圖和探索。人們對大多數採礦地區的生態系統及物種尚未瞭解,以有效管理採礦等任何破壞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