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

|共78篇|

【書展系列】公之於眾:出版的根本意義

香港本土出版社「山道文化」被貿易發展局拒絕參加今年的香港書展,於是計劃另起爐灶,與 10 間獨立書店及出版社於灣仔 Mall Plus 商場舉辦首屆「香港人書展」。可是在 7 月 13 日,商場業主又以「違反場地使用條款」為由取消租約,主辦單位遂將活動改為網上進行。在這個時局之下,我們也是時候了解和反思出版的根本意義。

【書展系列】焚書時代,衍生出「真防火」書

上月,美國筆會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年度晚會,頒發今年的文學服務獎予小說家 Zadie Smith,表揚其作品對不同種族與階層的人文關懷;並向發起佛羅里達州學生遊行,抗議佛州通過「不要說同性戀」法案的高中生 Jack Petocz 頒發言論自由勇氣獎。席間還播放了一段震撼影片,暢銷書「侍女的故事」作者 Margaret Atwood 在鏡頭下竟焚燒起這本被全美國校園打壓的禁書……

另一位擊倒普京的男人:Telegram 創辦人

早前有消息透露,港府計劃封鎖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但過去早有政府下達類似禁令,俄羅斯的封鎖行動便以失敗告終。當時擊敗普京的男人,為現年 37 歲的 Telegram 創辦人杜洛夫(Pavel Durov),被譽為「俄版朱克伯格」,曾經因拒絕普京要求交出烏克蘭示威領袖數據,最終被迫離開俄羅斯而定居海外。

美國禁書潮「推手」:自我審查的學校圖書館

美國學校禁書激增,光在去年 9 至 11 月便錄得 330 宗爭議,更多個案未有呈報。受家長質疑而下架的作品,多是討論種族、性別及 LGBTQ 身份。就連獲得普立茲獎、講述納粹大屠殺的圖文小說「鼠」(Maus),亦成為移除對象。兒童的閱讀自由已見縮窄,部分學校圖書館卻為免麻煩,暗中收起「可疑」書籍,圖書館員亦自我審查,刻意迴避「敏感」讀物,以求明哲保身。

領導去世、政變…… 當俄國電視出現「天鵝湖」

俄羅斯政府要求媒體嚴格按照官方路線報道入侵烏克蘭事件,並計劃審議法案,傳播有關軍方的「虛假」信息者,最高可判處 15 年監禁。上週四,當地最後一家獨立廣播公司 Dozhd TV(TV Rain)表示,在收到當局的關閉威脅後,Dozhd TV 將暫停運作。 該台最後的直播結束後,畫面出現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作「天鵝湖」,借用 1991 年蘇聯解體前的八月政變,表示俄羅斯再次陷入動盪。

解開禁書封印:東德圖書館的「毒草櫃」

究竟專制政權整肅圖書館後,下架禁書會落得甚麼下場?東德便曾經把禁書封印在俗稱「毒草櫃」的密室,只准部分黨員和學者在館內閱讀。有學者多年後憶述閱讀禁書的神秘經驗;有守衛則借工作便利飽覽禁書,意外得到政治啟蒙,成為知名東德異見分子。

1981 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譚詠麟

香港導演周冠威的「時代革命」勇奪第 58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同樣以社運為主題、香港導演羅卓瑤則憑「花果飄零」收獲最佳導演。金馬獎是華語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而在 40 年前的 1981 年,一位港人熟悉的歌手,雖然非影壇常客,卻憑藉反共影片登上金馬影帝寶座,該作品更因辛辣批評文革而被禁多年,那位主角就是近期新聞紅人譚詠麟。

【聲音的力量】毋懼監控及「龜速」,古巴播客蓬勃發展

無自由,失歡樂。就算想要娛樂至上、麻醉自我,偏偏上網又貴又慢,連看 Netflix 也無望。這種鬱悶的生活,是古巴人的日常。不過「紐約時報」發現,儘管面對政府監控及「龜速」網絡,當地播客(Podcast)卻發展蓬勃。這類純聲音節目吸引大批聽眾,甚至顛覆黨派性極強的媒體格局。語言的力量之大,在這個共產主義國家可見一二。

在亂流下閱讀:摩蘇爾書城唯一的書店

書本可以讓人增長知識,啟發思考,幫助人立身處世。在亂世之下,人們更需要閱讀以調整思緒,但閱讀卻可以變得十分奢侈。伊拉克摩蘇爾堪稱一代名城,是亞述古國的首府和知識重鎮。可是摩蘇爾近年飽受戰火推殘,2014 年一度被伊斯蘭國佔領,到 2017 年才被收復。摩蘇爾的古街納傑菲(Najafi)昔日是當地的文化中心,到今天就只剩下一間名為 Maktaba al-Sham 的書店。

愈是審查愈堪玩味 —— 浮世繪師歌川國芳

「機智且不可預測」是太田紀念美術館首席策展人渡邊晃,對日本 19 世紀一位別具天賦的浮世繪藝術家 —— 歌川國芳的形容。渡邊指他是非常幽默的人,且從不灰心,「即使其作品因江戶幕府的限制而不能再印刷販賣,或是當他被奉行所(地方管理機關)調查時,國芳也從未放棄」。他在畫作中幽默地將動物擬人化以避開審查,因此創造出別樣的風格,其筆下的貓浮世繪就最為人所熟知。

從地下到公演 —— 80 年代蘇聯搖滾

如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在「時代的孩子」所寫:「日常和夜間事務,都是政治的事務。」想找個角落,聽一首歌?對不起,音樂也是政治的事務。80 年代蘇聯雖然對發展搖滾樂有所鬆綁,列寧格勒甚至有首個合法演出場所,但想要在蘇聯 Rock & Roll,仍得與 KGB 打交道、遵守限制。

通過審查的北韓電影「平壤怪獸」

北韓第二代領袖金正日是一名電影迷,身兼導演、製片人、電影理論家等身份的他,希望國內所有電影都按照他屬意的意識形態製作;為了拍好北韓電影,金正日更在 1978 年綁架南韓著名女演員崔銀姬和導演申相玉。北韓電影自有一番嚴格審查,然而申相玉逃出北韓前最後一部電影、日後被部分西方人士解讀為抨擊「金日成挾持人民革命」的「平壤怪獸」(Pulgasari),1985 年竟能通過金正日法眼,順利上映。

以歌聲倡議人權:越南 Lady Gaga 杜阮玫瑰

音樂可以感染人心,甚至改變世界。由約翰連儂、大衛寶兒,再到坂本龍一,世界各地都有音樂人深明歌曲的威力,試圖藉此推動社會革新。在極權國度,音樂人要表態則更需要勇氣。越南亦有一位被西方媒體稱為越版 Lady Gaga 的歌手,無懼打壓,堅持為人民發聲,一度淪為政治犯,最終逃奔美國,踏上流亡之路。她名為杜阮玫瑰。

中國獨立出版商,如何在夾縫中求存?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圖書出版市場;只是規模龐大,市場自由程度則另作別論。即將在 8 月舉行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以防疫之名,僅限中國的出版商現場參與。「經濟學人」報道指,單是主辦方中國出版集團,已擁有 580 家國營出版公司中的 40 家,這些公司正主導著中國 150 億美元的圖書出版市場。但在出版市場受嚴格控制的環境下,仍有獨立出版商在夾縫中生存。

共產鐵幕下的書展:讀者、書商與國安部門的角力戰場

書展,看似是尋常不過的文化活動,對共產鐵幕下的東德人而言,卻是窺探世界的僅有窗口。在東德舉行的萊比錫書展,讀者會組團抄錄西德書籍,甚至冒險偷書;部分西德書商熟視無睹,故意讓書籍流入東德;國安部門則派秘密警察滲透,令書展成為文化冷戰的攻防最前線。

【編輯之前】現代審查制的開端:15 世紀教廷

香港「蘋果日報」結業,成為第一所因香港新時代而倒閉的媒體機構,有評論認為事件遠超一家媒體被政治打壓的層次,憂慮未來香港的新聞審查只會更加猖獗。中歐大學媒體學家 Marius Dragomir 在 2019 年曾發表研究,爬梳專制國度下的出版審查史,現代資訊審查的歷史甚至來得比新聞報業來得更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