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還是撤退?颶風過後的紐西蘭兩難

A+A-
颶風「加布麗埃爾」吹襲紐西蘭,釀成該國本世紀最嚴重天災。但科學家相信,在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恐更趨頻繁。 圖片來源:Phil Walter/Getty Images

颶風「加布麗埃爾」(Gabrielle)一週前吹襲紐西蘭,釀成該國本世紀最嚴重天災,至今已有 11 人喪生,數千人生死未卜。隨著倖存者開始從淤泥挖出房屋,評估損壞情況,當局還需盡快決定在哪重建、如何重建,甚至應否重建。尤其是氣候危機下,預料將有更多風暴及水浸等極端天氣,威脅數以十萬計國民的性命財產。財政部長 Grant Robertson 坦言,以後紐西蘭將要探討人們該住在哪裡、需要甚麼基建。

科學家們皆指,全球暖化將令天災變得更為頻繁和嚴重。根據紐西蘭的國家應對計劃,平均每 7 名國民就有 1 人居於水浸頻仍之地,另有 7.2 萬人活在將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地區,但並非各地也能負擔或適合採取廣泛緩解措施,像是海堤、河堤、高腳建築、洪水預警系統等。Robertson 不諱言:「若那些地區回去重建,我們需要為允許人們這樣做而負責嗎?我想未來數年,紐西蘭人將會經常聽到『管理撤退』(managed retreat)一詞。」

中央政府必須決定容忍危險至哪種程度,以及是否繼續資助重建這些城鎮的必要基建,但此事絕不容易。在重災區 Esk Valley,任職於排水基建的 Rikki Reed 在颶風來襲當晚在州際公路幫忙疏散居民,所開的貨車都快被淹沒,只能爬到附近樹上避難數小時。他幸保一命,家卻被水淹沒。「我們絕對要重新考慮。看這山谷地形,正是容易水浸之地。」但他始終強調:「我不想離開。這是我家。只要能回來,我就會回來。」

Noy 認為,政府應在人們開始修繕重建前盡快下決定,是否要求居民永久撤離,「相比起在你擁有完好無缺的房屋時,跟你說研究表明這裡不安全,遠沒那麼痛苦」。 圖片來源:AFP

維多利亞大學災害與氣候變化經濟學主席 Ilan Noy 指出,紐西蘭政府在基督城地震發生後,曾強制大約 8,000 棟房屋所在、有潛在倒塌風險的「紅色區域」居民撤離,再買下土地,大部分改建成公園。他相信,這可成為應對颶風「加布麗埃爾」的一種模式。「要求人們離家十分痛苦,尤其是或已住了好幾代人的地區。但我們活在一個不斷轉變的世界,無法忽視氣候轉變的事實,故需要調整我們的社會,以適應這些變化。」

風暴重創的龐大基建網絡,同樣有待當局處理。譬如位於內皮爾市(Napier)氾濫平原、幾乎控制全市及霍克斯灣所有電力分配的 Redclyffe 變電站,控制中心部分大樓仍有積水及淤泥,電力公司 Unison 行政總裁 Ken Sutherland 表示「需要幾週」解決問題。當局週一宣佈,初步撥款 2.5 億美元緊急維修道路網、5,000 萬美元作即時商業援助。但輸電網營運商 Transpower 行政總裁 Alison Andrews 認為:「我們需要喝杯茶,想想…… 有甚麼長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