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本港疫情最嚴重,而口罩最匱乏之時,藥房售賣的日製口罩甚至索價上千,其中一個炒價最高的口罩品牌是 「Unicharm」。此「口罩名牌」本以生產女性衛生用品、紙尿片起家,自 1995 年就開始生產口罩。在武漢肺炎來襲日本後,該公司位於觀音寺市工廠開始 24 小時營運,安排更多工人生產口罩,現時每月可產出達 1.2 億個口罩,是過去的 3 倍。即使疫情蔓延期間,陸續有他國企業加入口罩生產,「日本製造」仍然是 Unicharm 的致勝之道。
生產
|共13篇|
平價超市食品,弊多於利
半公斤肉約售 3 歐元(約 27.5 港元)、十粒雞蛋 2 歐元(約 18.3 港元)、一公升牛奶不到 1 歐元(約 9.1 港元)…… 德國作為發達國家,生活成本普遍比香港更低,也許令人羨慕。「德國之聲」稱,外國遊客總不明白,為何德國超市的禽畜產品能如此便宜。奧格斯堡大學及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的研究指出,德國食品的便宜,只是因為其真實成本被隱藏。研究合著作者 Amelie Michalke 提醒,假如將生產過程對社會及生態造成的影響納入計算,實際價格會高得多。
恒馳未來,即中國電動汽車未來?
以前談及電動汽車,美國的 Tesla 可能是人們首先想到的品牌。最近恒馳汽車「洗腦」廣告面世後,不單其品牌恒大汽車馬上為人熟知,旗下的「恒馳一二三四五六」亦瑯瑯上口。新款汽車尚未在本港正式發售,已預先大賣廣告,這種大量投放資金的舉措,並非一家中國電動汽車廠獨有。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變得僧多粥少,甚至沒有一家大型製造商現時能轉虧為盈。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中國發展蓬勃,但亦要步步為營。
後疫情時代,日本製造大廠的數碼轉型求生術(下)
綜合化學大廠三菱化學控股,早在 2017 年 6 月成立數碼轉型小組,更找來曾經在日本 IBM 負責雲計算(cloud computing)事務的岩野和生擔任數碼總監;另一家產銷模具、工廠自動化(FA)零件的三住(Misumi)集團,一共花費了 30 年採用數碼技術,確立全新的製造形態,創立機械零件訂購服務「meviy」。
後疫情時代,日本製造大廠的數碼轉型求生術(上)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已徹底改變原本的產業結構。當人與人的接觸被迫降低,遙距溝通與協作成為常態,對傳統勞力密集的製造業來說,就必須思考如何數碼轉型。
假若有了疫苗,要如何分配?
而無論疫苗於何時何地研發成功,接下來的問題,亦將是「如何分配」。
美國「國防生產法」,等於社會主義救國?
美國總統杜林普援引「國防生產法」,要求通用電氣、3M 等私人企業生產呼吸機及口罩。有本地倡議型媒體稱英美「忽然共產」,並將此舉與社會主義相提並論。誠然,抗疫危急關頭,姓資姓社或屬次要,但動用「國防生產法」,真的代表美國正以社會主義救危嗎?
為拚小康,武漢復工不顧健康
人民健康重要,還是國家小康重要?中國似乎尚未打定主意。武漢封城逾月,全市活動停擺 —— 除了官方戰略產業。「日經亞洲評論」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國當局為提早實現電子產業自給自足,武漢當地有半導體及熒幕製造商暗中復工,甚至在檢疫措施上「通融」:有職員確診新型冠狀病毒,工廠亦無關閉消毒,僅將同更廠員隔離 14 日了事。
對中國孤注一擲的蘋果
蘋果公司旗下產品,大都印上「加州設計,中國製造」的標示。然而「華爾街日報」報道指,蘋果一直以來對「中國製造」過分依賴,加上最近武漢肺炎疫情的打擊,已令投資者感到不安。
中國工廠停產,英國零售商轉向本地自救?
自中國經濟轉型以來,靠低成本成功吸引了大量企業投資,尤其是服裝業,H&M、Zara、Forever 21 等品牌皆與中國工廠合作。但中國近來因疫情而關閉工廠,供應鏈阻斷,各個零售商不得不再次轉向本地生產商,尋找辦法自救。
鄭立:從「世紀帝國」中看口罩生產問題
生產線增加的其實只是抽乾資源的速度,偏偏我們很少人有留意資源的問題,大部分人都只留意生產的問題,最終我們就只會像「世紀帝國」一樣,有了很強的生產力卻因為挖光礦或者砍光樹木而輸掉。
繼越南之後,印度正從中國吸走大品牌
中美取得口頭上的「第一階段」協議,局勢雖有放緩跡象,但變數仍然難料,加上中國製造的通訊工具存在安全危機,使其他可提供低成本生產的亞洲國家乘時而起。繼越南之後,印度正努力令蘋果(Apple)等大品牌產品轉到當地生產。總理莫迪承諾建立更開放的監管制度並簡化稅制,改變當地營商形象,以吸引手機製造商。
寶寶的哭泣、生病、噩夢,讓新手父母 6 年難安枕
成為新手父母,除了得到喜悅,同時也必須面對喜悅背後的負擔,因為照顧孩子,就意味著要犧牲了原有生活,例如暫時會夜不成眠。當你以為問題只會持續 1、2 年,最近「衛報」引述的新研究就發現,家中首個孩子出生後,新手父母睡眠欠佳的情況更可能會持續長達 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