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在疫症下幾乎與世隔絕,每波疫情之始,最先停課的總是幼稚園,不能正常上課,也不能再參加生日會或遊樂聚會。而從小經歷社交隔離,無法與其他小童相處,日後會否產生長遠影響?
疫症
|共27篇|
吾生即政治:藏族流亡者之歌
1959 年,西藏起義失敗後,達賴喇嘛與一眾高官流亡到印度達蘭薩拉,成立西藏流亡政府。此後,有藏族戰士選擇在中印、中尼邊境打游擊戰,也有數以萬計的藏人流散到西方各國,把文化身份承傳下去。印度媒體 Scroll 就深入訪問多名藏族詩人,了解他們在疫情和流散狀態之下的內心世界。
【*CUPodcast】幫助別人能解寂寞?
疫症持續不斷,除少數防疫得宜的地方可以如常活動,大部分國家的疫情都反反覆覆。「紐約時報」曾報道,平日人們避之不及的電話訪問員,在隔離時期竟然大受歡迎,受訪者甚至不願掛線。不少新聞報道亦指各國不同年齡層的人都感到分外寂寞,甚至出現抑鬱傾向。對於需要社交的人類而言,疫下日常實在過於折磨。面對寂寞來襲,幫助別人是其中一個對抗良方。簡單的給予行為不單能助人擺脫孤獨,更是人際關係的基礎。
【Soul Monday】在巴西貧民窟的芭蕾舞學校
對芭蕾舞的印象,不外乎優雅及高貴,似乎與貧困沾不上邊。不過,位於巴西聖保羅貧民窟 Paraisopolis 的舞蹈學校,年輕舞者正排練精心編排、主題與現實相連的舞目,他們背後不是華麗的舞台或鏡面練習室,而是雜亂的棚屋區。加上疫情期間,貧民窟的環境更為嚴峻,舞者們全憑對跳舞的熱忱,渡過難關。
首波疫情之後,意大利痛定思痛
意大利是首個受武漢肺炎疫情重撃的歐洲國家,也是世界上死亡個案最多的國家之一。兩個月的封鎖禁足令,還有疫情失控期間,深切治療病房爆滿、教堂裡棺材堆積、軍隊貨車協助殯葬公司運送遺體等恐怖畫面,當地人至今仍歷歷在目。為免重蹈覆轍,在遏制疫情死灰復燃方面,意大利比鄰國更加努力,或有望減輕歐洲新一波疫情帶來的衝擊。
【大流行】如何克服未知的焦慮?
武漢肺炎在全球大流行已有半年,至今仍未有消退跡象。面對難以估算的未來,人們倍感不安,像是會否不慎染病?何時才有疫苗?學校何時能重新開放?是否仍能保住工作?自願檢測是否安全?網媒 Wired 為此訪問不同專家,了解人們可如何克服對未來的恐懼。
不作為的尼加拉瓜,只會漏夜下葬死者
武漢肺炎疫情開始至今,尼加拉瓜當局堅持不封城、不採取任何應對措施。據「紐約時報」報道,該國國民即使患上肺炎,只要沒有進行冠狀病毒測試,就當成沒有確診;如果不幸染病身故,則安排在午夜快速安葬。但當局愈掩蓋,似乎愈顯得疫情嚴重。
鄭立:人係點嚟 —— 除了坐監,疫病亦會令人生更精彩
這遊戲的社會要進步,就必須從盛平走進亂世,才能夠重生,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社會。如果一直維持盛平,雖然繁榮,但也代表社會僵化以及不同的腐敗,社會只會停滯不前。
Moyashi:復活之日 —— 完了吧,如無意外
「復活之日」是一部悲劇,因為人類文明都毀滅了,但同時是一部勵志劇,因為人類在「攬炒」後重生,文明的種子在結局復活。如此一來,這個病毒殺光人類的故事或者不算太壞。
鄭立:魔獸爭霸 3 —— 阿薩斯王子的防疫政策是否正確?
所以,「魔獸爭霸 3」一早告訴我們,防治勝於隔離勝於治療,選擇拖延,猶疑不決,避開困難及兩難,選擇不封關的結果,最終只會令你面對另一個更大的兩難。
曾詩敏:停一停,或者值得呢
沒有新冠肺炎前,我們或者都在看似理所當然的軌跡上,追求下一個突破;然後一場新冠肺炎突襲,我們被逼暫停和適應。然而,這可能也是個讓我們重新啟動的契機,窮則變,變則通,重要的是信念和初衷。
「旅遊達人」變「居家達人」:KOL 如何把握疫市商機?
KOL 以分享生活經驗與心得維生,內容製作與收看人群,是成功的關鍵所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各種活動停頓,觀看網上內容的觀眾群則爆炸性增長;對業界而言,這到底是福還是禍?
伴你留家抗疫的好朋友:烘焙
烘焙能為人帶來治癒感覺,從搓揉麵粉團、看著麵團在焗爐內漸漸膨脹,直至嗅到烤焗香氣,每個細節都令人樂在其中。在減少外出的日子裡,不論是焗麵包,還是與家人製作薄餅,都讓不少人解煩解悶。據「衛報」報道,烘焙可助人分散注意力,緩解疫症氛圍下的焦慮感。
鄭立:28 日後 —— 還好這電影的疫症潛伏期很短……
現在想想,這種病毒雖然演得很可怕,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因為潛伏期太短了。在電影中,就算它對英國攻其不備,但是其他國家的人也很容易察覺,能夠輕易辨識到患者然後隔離。
Favipiravir:武肺「救命丹」的崎嶇開發路
中國科學部於 3 月 17 日宣稱日本流感病毒藥物 Avigan(又名法拉匹韋/Favipiravir)有效治療武漢肺炎之後, Avigan 及開發藥廠富山化學聲名大噪,母公司富士菲林翌日股價急漲 15%。然而 Avigan 開發歷經近 30 年,雖然日本政府最近亦大量入貨,惟因種種原因,僅作存貨而已。
鄭立:猿人爭霸戰 —— 一場疫症令整個人類文明衰亡的故事
一個病毒足以破壞人類文明?我想今天的大家即使不至於相信世界會末日,但也沒甚麼人會再低估疫病對社會的影響與破壞力吧。
因瘟疫而爆發的抗爭史
歷時大半年的反送中運動,遇上武漢肺炎來襲而稍事歇息,有抗爭者因此心灰意冷。但縱觀人類歷史,疫症不必然磨滅人民意志,各種防疫隔離措施反而暴露社會的不公義。政府以非常狀態獨攬生殺大權,主宰資源調配、誰生誰死,結果成為觸發暴亂的導火線,抗爭因此不時伴隨疫病而來。
狀態意識:完整資訊是抗疫的一大關鍵
疾病全球大流行,不單是科學問題,背後也關乎人文和社會因素。故此,抗疫是一個跨學科的任務,不止要運用醫學和公共衛生知識,政治學家、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亦共同出謀獻策。在訊息學中,有一個叫做「狀態意識」的基本概念,並在疾病大爆發一類的災難管理任務中扮演關鍵角色。若政府不能準確匯報資訊,民眾和外國政府便不能進入狀態意識,有機會釀成慘痛災難。
李衍蒨:穿馬甲的男人
這一次,研究人員首次於男性骸骨找到穿著馬甲的變化痕跡,雖然無法推斷其穿著原因為患病還是出於習慣。但除了文獻紀錄之外,此為一個重要的實證,亦證明骸骨的性別不能單憑衣物,或是相關的骸骨變化而判定。
誰是 O 號病人?
中國以至世界各地的冠狀病毒病例增長迅速,各方都在找尋觸發在地爆發的「0 號病人」,但找到這位起始病人,如何幫助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