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心戰:以氣球空投的反蔣傳單

A+A-
上世紀中國大陸內部對「解放台灣」的政治宣傳。 圖片來源:Buyenlarge/Getty Images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期間,台灣各地電子屏幕同時被黑客入侵,出現「老巫婆竄訪台灣」、「偉大華夏終將統一」等政治口號。回顧半個世紀前,中共亦曾經以空飄氣球方式,向台灣本島散發反蔣傳單,時而動之以情、時而殺氣騰騰,試圖動搖國民黨政府管治。

1949 年國民黨政府撤退台灣後,兩岸持續對峙,偶有軍事衝突,同時試圖以心理戰術擊潰對方士氣,包括以廣播喊話、以海漂方式把宣傳品漂到對岸、或者以空飄方式把文宣及物資送入敵陣。

台灣檔案管理局研究員許峰源指出,台灣方面主要以特製氣球綁定宣傳品,在金門及馬祖起飛,按風向和風勢飄往中國大陸,待氣球在空中爆破後,宣傳品便會自動散落各處。氣球分為高空、中空及低空三類,負重程度不一,宣傳內容亦會隨時局改變,譬如在大陸飢荒時期,氣球會綁上牛肉乾、罐頭食品、救災藥品等。

中國大陸以氣球空飄散發台灣的反蔣傳單。 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民間歷史記錄檔案庫」

另一邊廂,中共亦運用空飄展開反宣傳,包括以風箏方式把宣傳品送到敵方,但風箏有距離限制,只能用於國軍控制的金門及馬祖前線;要把宣傳品散佈到台灣本島,氣球同樣派上用場。有趣的是,即使大陸轉用簡體中文,但為方便台灣民眾閱讀,宣傳品大多以繁體中文書寫,反過來,台灣宣傳品則以簡體字寫成。

台灣記者徐宗懋指出,在戰意濃烈的 50 年代,兩岸傳單的措詞最激烈,內容總是殺氣騰騰、夾帶軍事威嚇;60 年代後大陸政治運動更趨激進,但對台傳單的用詞反而轉趨緩和,內容有宣傳大陸基建,並動員國民黨黨政軍高職的大陸親屬寫家書,以溫情方式嘗試打動台灣民眾。

隨氣球落下的金華火腿

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民間歷史記錄檔案庫」,台灣作家廖信忠就記載,1980 年代前台灣中部苗栗縣南庄鄉因氣流關係,經常接收到來自大陸的空飄氣球。當地沒有人清楚記得何時起發現這些白色氣球,只知道冬天出現得最多,每當氣球爆開,數個小包裹及大堆傳單便會散落一地,引起村民騷動。

駐守當地多年的派出所所長老牛,總是呼籲村民不要碰其中的小包裹,必須交給警方處理,形容那是「共匪的炸彈」,又說「為的是要破壞我們台灣社會的穩定」。當時年少的村民劉阿猴憶述,其家人疑似從氣球掉下的包裹撿到「金華火腿」,混入飯餸中,味道與別不同,但親友問及火腿來源時,他們不敢承認來自氣球。

警方還會呼籲村民幫忙拾起傳單,一張都不能放過,每撿一張可獲 5 毛錢;小童撿到一定數量可換彩色鉛筆或墊板。劉阿猴依稀記得,起初見過傳單印著幾個跟他年紀相約的小童,一臉歡欣的抱著莊稼,但每次被發現看傳單內容,都會被老師喝止:「那幾個男生不要看!上面都有毒,摸到了、看了,眼睛會瞎掉、手會爛掉。」後來傳單愈來愈多,有小孩開始私藏單張,劉阿猴就特別喜歡印有壯麗風景照的那些。

有趣的是,村民偶爾會在夏天發現特別的空飄氣球,上面寫著似懂非懂的「奇怪文字」,其中印有他們熟悉的「蔣總統」和十大建設,還有眼熟的台灣風景照,甚至是穿很少布的美女圖。後來小孩從老師口中得知,那是台灣發放給大陸的氣球,上邊寫的是簡體中文字,不少氣球還綁有大量食物。

隨著 1979 年中共宣佈停止砲擊金門、馬祖,台海局勢緩和。在這段最後時光,台灣更常在傳單印上鄧麗君的甜美笑容,解放軍也在 80 年代逐步停止對台空飄宣傳品,伴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及冷戰結束,台海心戰到 90 年代終於暫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