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湧現的同時,也要小心假新聞

A+A-
圖片來源:filippo giuliani/Shutterstock

過去十年,全球民主退潮,很多本來民主的社會變得專制,同時很多專制國家走向更獨裁。在政府的高壓審查下,新聞業界步入黑暗寒冬。不過,社交媒體普及帶來些許曙光,其中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的出現,能抗衡由政府和大財團操縱的主流媒體。惟知名傳媒人及作家 James Bloodworth 作出警告,部分公民記者亦會傳遞假新聞。

公民新聞可以被理解為置於傳統大眾媒體框架以外的新聞模式。公民記者可以是任何一位熱心市民,他們的出現,受惠於互聯網的誕生,解放了資訊收集和傳播的方式。市民不單單再是被動的接收者,也可以參與資訊創作的過程。有人認為公民新聞的出現,令市民有更多選擇,一些過往不被關注的群眾終於能被看見,而且可以扮演防火牆的角色,令主流媒體在散播不實資訊的時候可以受到制衡。不過,公民新聞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Bloodworth 指,現時很多人相信,只要手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成為記者,因此報道新聞和「創作」新聞的界線愈來愈模糊,而公民記者很多時是由社運人士所主導,立場傾側單一陣營。他批評標榜為獨立媒體的 The CanaryThe Skwawkbox 就顯然不在乎真相,更關心如何為工黨領袖做勢。The Canary 曾刊登假新聞,指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 Laura Kuenssberg 曾為保守黨大會發言。當然,右派媒體同樣會散播假新聞,例如 Breitbart 曾聲稱有傳單要求曼城居民收起狗隻,以尊重穆斯林傳統。

有人會反駁,主流媒體同樣有立場偏向,而在現實世界中,新聞報道就是文宣。左翼評論人 Owen Jones 就指,如果主流評論員覺得自己是秉持中立,不像左翼作家般受到意識形態驅動,他們其實是置身於幻覺當中。不過 Bloodworth 回應,Owen Jones 是一名專欄評論家,不是新聞撰稿人,故此他可以光明正大地以左翼身份寫作。然而,一些「獨立」的公民記者網站,連撰寫新聞都套用了意識形態的視角,最終只淪為單純的文宣機器。

Bloodworth 認為,公民媒體不應以主流媒體同樣刊登帶意識形態傾向的新聞為理由,將自己製造假新聞合理化。無疑,主流媒體選擇新聞題材時,編採團隊會有很大控制權,前線記者也可能受潛意識的偏見影響。然而,這個情況不同於有意識地捏造真相 —— 而這正正是很多公民記者所做的。他續指,主動尋找真相,但是偶然失敗,與為了意識形態目標而主動扭曲真相,兩者存在根本的分別。公民記者痛恨主流媒體是因為後者,但有時候卻以此為起步點。

他形容,公民媒體已等同一個「網上謊言產業」(online lie-factories)。他憂慮這個現象正蠶食民主社會的根基,如果人們對於事實沒有一個基本共識,大家都不相信任何東西,民主體制就難以維繫。假新聞的危險性,不單單在於造成社會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也會滋生民粹主義,有人會標榜自己追求樸實的真相,鼓動一部分群眾。長此下去,公民媒體不是為熱衷社會事務的群眾帶來更多選擇,而是帶來更霸道(overbearing)的政權。

新書推介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歷史的靈光一閃
如何迸發香港複雜而多重的可能性?

2020 年 CUP 出版首度在香港出版的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Šaš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所謂的 100% 不是一個圓滿的盡頭,中間可能藏著各取所需、各執一詞的 100%,香港亦是這樣碰撞而生的。這書想捕捉的,就是歷史靈光一閃碰撞的瞬間,並把各人眼中的 100% 展開:

九龍市區的發展和規劃,原來受惠於葡萄牙人?
在越南史家眼中,香港曾經是越南趙朝一部分?
香港接受過美國經濟援助興建村落?

最後,香港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怎樣的足印?我們眼中的香港是不是 100% 的香港?就讓這本書補上我們沒有遇上的香港。

編著:CUP 媒體
書名: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插畫:麥東記
售價:港幣 148 元
ISBN:978-988-79700-6-4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