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勝萬字:海報如何從藝術變成廣告?

A+A-
1917 年的美國徵兵海報至今仍被官方採用,成為國際知名的圖像。

從宣傳電影上畫到招募壯士從軍,鼓動人心的「推手」,往往只是一張海報。其實早於古埃及便有刻劃符號的石碑,羅馬人也會把附有公告的木匾掛在廣場,時至 15 世紀中期,古騰堡發明活版印刷,現代海報亦開始面世。但這種推廣形式發揚光大,並從藝術作品演變成商品廣告,便要從 1796 年左右,石版印刷術出現開始說起。

當時德國音樂家兼劇作家 Alois Senefelder 在一個下雨天,觀察一片樹葉如何在一塊石灰石上勾勒出圖像,從中受到啓發而創出石版印刷,令繪製在石板上的圖案,可以轉移到紙上。這項發明不只成為現代柯式印刷的前身,亦令海報得以大量生產,用於各個範疇的活動推廣、商品促銷,以至政治宣傳。

早期的海報設計本由印刷商和平版畫家主理,但需求日多而應接不暇,愈來愈多藝術家亦受僱設計。法國的 Jules Cheret 就被喻為現代海報之父,他在 1866 年成立個人的石版印刷坊,40 年來創作約 1,200 張海報。同鄉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為知名夜店紅磨坊所畫的海報,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模樣躍然紙上,也令人津津樂道。

1946 年紐約街頭,兩名男士駐足觀看麵包及護髮產品廣告。 圖片來源:Fred Stein Archive/Archive Photos/Getty Images

德國海報博物館館長 Rene Grohnert 指出,踏入 1920 年代,海報的重心從藝術轉為廣告,由牌子和產品取代華麗裝飾。而在整個 20 世紀,受到 Bauhaus 及 Art Deco 等藝術運動影響,風格不斷變化。譬如 60 年代反主流文化的迷幻圖案,80 年代更出現面向愛滋病患的廣告。但亦是在這個世紀,海報成為出色的政治工具。

最經典的必屬 1917 年美國徵兵海報,據稱設計的 James Montgomery Flagg 以自己的樣貌畫成凝視前方、伸出食指的 Uncle Sam,配上「我要你加入美國軍隊」這句簡潔有力的標語,在一戰時喚起青年為國上陣的責任感,並獲美軍沿用至今。納粹德軍及一些社會主義陣營的政權,亦善於利用海報傳播其意識形態,甚至把領導人化成偶像。

電視把宣傳帶入家中後,海報的任務亦有所改變。Grohnert 形容:「比起提供信息,更多是讓人想起曾經看過的東西。」但他指出,海報已被納入一個整體概念,譬如巴士站的廣告燈箱結合綠化屋頂,創造出一件街頭傢具。Grohnert 相信,即使在數碼化年代,海報也不會消失,因為「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