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巴政府樂意引入美金?

A+A-
2004 年,古巴政府頒佈禁令,禁止美元在市面流通。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上網搜尋古巴的旅遊資訊,往往會彈出一系列溫馨提示,指古巴有兩種貨幣之分,本地人用「古巴披索」(CUP),遊客則用「古巴兌換披索」(CUC)。又有說在當地用美元會被「罰款」,兌換時要徵收 10% 手續費云云。不過「經濟學人」發現,在古巴消費,(似乎)還是美元好。

以電動滑板車為例,它在古巴曾經難得一見,來貨經巴拿馬、墨西哥或多明尼加共和國走私入口,在黑市以高價售出,現在卻已「此情不再」。即使安坐家中也可買到,價錢還比過去便宜多了。惟前題是,古巴人必須用美元 —— 或其他富裕國家的貨幣 —— 付款。

古巴政府在今年 10 月表示,市民可在銀行開設戶口,收取美元、日元、歐元及其他歐洲貨幣,並可利用這些外幣,向名為「可自由兌換貨幣」(Tiendas Moneda Libremente Convertible)的國有商店購買進口貨,商品則以美元定價。此舉意味 2004 年實施的美元交易禁令結束。

「可自由兌換貨幣」商店受到古巴人歡迎,消費者大排長龍,購買雪櫃、冷氣機、汽車零件和電視機,冰櫃和滑板車等大熱商品,甚至供不應求。但對古巴當局來說,重新引入美元則為鞏固其雙貨幣系統,亦即是文首提及的「古巴披索」和「古巴兌換披索」。

前者本是古巴人的常用貨幣,從公務員發薪到繳付水電費均以此交易。而在 1994 年,時值蘇聯解體後的「非常時期」,古巴政府引入「兌換披索」,以 1:1 的匯率兌換美元,企圖藉此從匯款獲取大量美元及抑制通貨膨脹。後者現時主要用於購買電器或汽油、繳交上網費用、訂住酒店及餐廳用膳。

古巴人的日常消費多以「古巴披索」交易。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局如今重新引入美元,被視為對財困的回應。古巴經濟依賴進口,作為支柱的外匯卻見枯竭。以補貼價錢從委內瑞拉入口的石油,亦因當地產量減少以及美國的制裁而減少,導致 9 月出現燃料短缺。古巴政府因此縮減巴士服務、暫停生產,甚至敦促農民以牛代替拖拉機作業。

古巴雖曾以旅遊業彌補委國援助的減少,但杜林普政府收緊古巴旅遊政策,禁止遊輪和個人遊前往當地。古巴政府預計,今年旅客數目下跌 8.5%。美元稀缺令「兌換披索」受壓,貨幣交易商在網上叫價每美元兌 1.2「兌換披索」。交易則是離線結算,CUC 的價格或會稍高一點。

「經濟學人」分析,古巴政府希望藉「可自由兌換貨幣」把美元留在國內,日後或把錢輸送國有企業,將有助提高產量,以及緩和消費品短缺的情況。當局甚或明白,有需要更大膽地實行經濟現代化,現正鼓勵國有企業多採取私營企業的運作方式,並放寬對私企的限制。

上月初,勞工及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Marta Elena Feitó Cabrera 宣佈,私人公司將可向外國公司提供產品及服務。政府亦嘗試吸引更多外資,包括為許可證設立「一站式服務」。

不過,要一個共產國家放手,始終是難過登天。即使 4 月頒佈新憲法,承認私企地位,但容許公司合併的法例尚未獲得通過,而私人公司仍然不能合法地進口物資。促使貨物有效分配的批發市場,亦遲遲未見影蹤,雙貨幣系統更持續扭曲整個經濟體的價格。觀乎至今的唯一改變,怕是只有滑板車變便宜了。